自由的开端
4月13日晚7点半,深圳《音乐风云榜》颁奖典礼现场,主办方给韩磊的奖项是“最具影响力音乐人物”。在韩磊上台领奖前,两个电视台编导来到酒店,邀请他参加一档综艺节目的录制。
几分钟前,韩磊刚好对记者说起,自己要尽可能少参加综艺节目。于是他顺着这个话头继续,“你们搞气氛,弄不好就很滑稽。在你们那特有意思的,在我这里一点意思没有……我不是故意玩个性。”
他要求,节目里应该要有三四个“能跟自己对上招的”一起玩音乐,还希望观众能更多地参与到节目的提问环节中。“说白了,我一般不爱按套路出牌。我喜欢即兴。”“您现在这种随性的状态就特别适合我们的节目。”对方还在努力。
和别人谈事时,韩磊也双臂大张,搭在沙发靠背上,翘着二郎腿。“我现在跟我在家是一样的,我到那里(演播厅)也一样。”他说,“有时候沉默也挺好的,冷场也是语言。一个真正有魅力的人不怕冷场,我不怕。”
乐评人金兆钧1994年就认识了韩磊,在他看来,韩磊“有主见,有股拧劲儿,直率”,“蒙古人都这样。”
韩磊在内蒙古草原出生,他有一个蒙古名“森布尔”,意思是“冲入云霄”。13岁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后,他平时在琴房练琴,一回宿舍就听音乐,从交响乐、室内乐、歌剧,到器乐的协作曲,“夜夜听”。
就在到北京的第一年,通过一盘走私的磁带他第一次听到了迈克·杰克逊。虽然专业是长号,但年轻的韩磊更喜欢那些真实表达内心的、自由的歌曲。“热血青年都想走出去拥抱世界,唱歌当然是最直接的。”多年后,他这样回忆。那几年,他留过齐秦式的长发,戴着蛤蟆镜,抱着吉他自弹自唱。
毕业后,韩磊回到内蒙古,但他雄心勃勃,根本待不住。1991年,他得到了一个登上《新人新声》舞台的机会。《新人新声》演唱会以推广新流行歌手、流行音乐为目标,还提出了一个宗旨“打破港台通俗歌曲占上风”,韩磊将在演唱会过半时演唱一首流行歌曲《爱情飞蛾》。
“不是一呼百应,是一呼万应。”23年后,韩磊坐在酒店里,回忆那场自己的出道演出:“火死了。” 他说,“你要知道,我还那么小,就红成那样。”
韩磊一直单干,没签任何公司。他说,自己不想看人脸色。但1997年,韩磊突然签进索尼声像,跟他同时签约的歌手还包括刘欢、毛宁。公司承诺,一年给他们600万元的宣传费。但他很快发现,自己与公司之间“存在严重的审美矛盾”。索尼方面希望把三位歌手包装成三个方向:毛宁走偶像路子,刘欢是资深音乐人路线,而由于韩磊独特的嗓音条件,公司希望能在他身上做一些国际化的尝试。可韩磊觉得这些“国际化歌曲”并不适合自己,他很快宣布退出索尼。
同年,他自己掏了86万元,出版自己的第一张专辑《爱情飞蛾》,其中尝试了多种曲风,这些歌曲没有太多意识形态的痕迹,简单自然。他自己也对这张专辑十分满意。从那几年看,韩磊是一个充满了多种可能性的流行歌手。
可不久之后,韩磊陷入了低潮。他有段时间沉溺在牌局里,有时翻翻关于曾国藩的书,有时候买点古董打发时间。他经常一个人去夜总会,开一瓶酒,喝得最多的是当时流行的伏特加配百利甜和可乐,或者黑方、红方配可乐。有兴致的时候,他在夜总会用自己的方法唱《味道》、《我愿意》、《月亮代表我的心》和《听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