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文艺精品 > 正文

为何政治局要求大力发展网络文艺?

谈到“文艺”,很多人对“文艺”的第一印象莫过于,图书馆里陈列的经典名著或是电视机上放送的精彩综艺节目。传统文艺给人以精神之美,让大众在欣赏中,感受现代精神文明的高端品味。但在今年的九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网络文艺”一个相对于传统文艺的新名词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2015年9月1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在审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强调,“要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全过程,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加强文艺阵地建设,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文艺是弘扬民族精神与文化的直观体现,优秀的作品不仅给人感官的享受,更是让观众读者在精神享受的同时,能够充分汲取到精神的养分,提高自身的素养。我国文艺的发展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从先秦时期到现代社会,文艺不仅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也传承着一个民族核心的精神品质。

眼下,互联网的大潮流席卷全球已成为定局。信息时代的特殊优势,让社会各领域的行业结构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文艺作为文化领域的主干骨,紧随时代的发展脚步,唱响新时期的文化号角,将民族优秀精神文化灌注于社会群体当中意义深远。然而,就当下网络文艺发展态势来看,网络中出现的文艺作品却良莠不齐,优秀与粗鄙鱼龙混杂。

在去年的十月份,光明网光明日报就曾刊发文章《文艺创作“乱象”丛生 别让市场绑架了作品》对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乱象的批评。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总结了当前文艺创作“乱象”的几大关键词。“千篇一律”、“有数量缺质量”、“机械化生产”、“抄袭模仿”、“有‘高原’缺‘高峰’”、“快餐式消费”等。中国的文艺创作虽然取得斐然成绩,却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逐渐催生出一种虚火过旺、“唯金钱论”的业界生态。当前,国内市场繁荣,文学领域空前活跃,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网络文学等文学样式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带动着图书出版行业迅猛发展。然而,高速发展难免泥沙俱下,文艺界被资本“绑架”的案例频频出现,市场繁荣背后暗藏着文化粗俗浮躁、价值观念歪曲、灵魂空洞冷漠的隐忧,让文艺本是纯洁的属性变得污浊不堪。

文艺作品缺乏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那么,这样的作品就形同精神的毒药,在广泛的传播中,不仅残害了个体读者的身心健康,也让民族精神的光芒变得昏暗阴沉。而网络文艺具备快速、广泛、及时传播的特点,如果网络文艺作品中夹杂了毒害人类精神的元素,倘若在网络中被广泛流传,必是一场精神上的瘟疫在扩散,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摧残,对民族精神凝聚力的压制。因此,网络文艺艺术家作为文艺界新时代的主力军应当肩负起,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任,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中去,将最健康的思想、最前沿的理念、最能代表群众利益的形象写入作品中。

政治局此次会议讨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是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以实际行动充分落实的重要体现。网络文艺不能因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失去文艺创作的根本,应当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规范的秩序下,网络文艺创作者应当主动承担起复兴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任,用自己的智慧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成,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作品,将人民群众中的正能量传递出去。政治局将网络文艺纳入未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阵地,即是高层对网络文艺未来发展促进民族精神复兴的信心和期盼,也是在释放未来将大力规范优化网络文艺传播秩序的重磅信号。

QQ图片2015102215212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崛起,为后世流传的中华民族文化奠定了不朽的根基。文艺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从远古的击石吆喝到现在的网络传媒,文艺载体的改变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从孔孟之道到现代哲学,文艺塑造的精神文明也让人类社会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演进前行。政治局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