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北京讯 在本世纪之初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的“百年中国画展”上,石鲁被评为20世纪中国画坛13位大师之一。石鲁(1919.12——1982.08)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因敬慕石涛的艺术和鲁迅的风骨,改名为石鲁并沿用终生。早年就学于成都东方美专,1940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院,从事版画创作,后专攻中国画。1959年创作《转战陕北》,名声日隆。后与赵望云创立长安画派。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著有《石鲁学画录》、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等。
20世纪的60年代,以石鲁等人为代表的西安美术团体,在北京等地组织了一次巡回展,他们以表现黄土高原古朴倔强为特征的山水画和表现勤劳淳朴的陕北农民形象的人物画,在中国画坛引起轰动,人称“长安画派”。“长安画派”的绘画题材以山水、人物为主,兼及花鸟;作品多描绘西北,特别是陕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其中尤钟情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山山水水;在创作手法上,致力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石鲁是“长安画派”的一面鲜明的旗帜,他特立独行的思考精神,使得其在绘画、书法、篆刻、诗词等方面独具一格。他在生活中发现创作灵感,在传统中寻找创新资源,从而使新中国的画坛有了新的文化建树和研究课题。一九八二年年初,石鲁被诊断为胃癌,八月份时病情急剧恶化,最终于八月二十五日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不治逝世,这无疑是长安画坛乃至全国画坛的巨大损失。
石鲁在艺术创作中一直认为“画必先立意”。立意的根本问题是画家如何看待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否有真实情感,“寡于情者,难以言思”,情在艺术上与绘画语言表现方式关系密切。对于情,石鲁一贯主张以绘画语言去立志抒情,但情须是真情、至情,须是高人一筹的见识。石鲁的这些见地深刻地表明了“作画归于情。情者,感受生活与艺术之门户交通也”。 谈到中国画的笔墨时,石鲁认为,传统的笔墨技法是源,是模仿的对象,要认真学习。任何笔墨都不能离开传统,但不能局限于传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当下的中国美术创作,应该充分发挥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基因、体现当代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整体面貌和状态,强调民族情感在美术创作中的价值和意义。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希望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画大师石鲁作品欣赏:
说理
木刻版画 20×25.5cm创作年代:1950年款识:说理(1950)。石鲁。
石鲁的艺术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写实风格描绘革命历史和黄土高坡的风情。石鲁曾认真研究过齐白石的画法,又曾在延安从事过多年的版画艺术,木刻刀法的冲、凿、刻的技法及语言形式感觉,给予石鲁以启发,影响了他后期的笔墨创作。
清真寺一角
设色纸本 39×31cm 创作年代:1955年钤印:石鲁(朱文)
后期则多以写意花鸟题材居多,笔锋散乱,墨色浓重,从心所欲,取得了石破天惊的艺术效果。当饱受“文革”厄运之苦的石鲁,在郁闷中纵情于山水沉溺于花鸟,以他独特奇崛、狂放不羁的“野”“怪”“乱”“黑”,为传统文人所不齿的笔法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