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北京讯 2017年4月29日,由著名设计师、无用品牌创始人马可所设计创作的艺术展览“无用之土地”在北京无用生活空间拉开帷幕,展览为期五个月。
2016年底“无用之土地”结束了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后,漂洋过海回到了它的出生地---珠海。在海外各大博物馆辗转展出之后,这是一次“土地”真正意义上的载誉归乡之旅。同样十年前,设计师马可携其作品“无用之土地”首登巴黎时装周。一场颇具颠覆性的发布会吸引了国际时尚界中最挑剔的眼光,巴黎高级时装公会主席迪迪耶·戈巴赫盛赞:"这场秀的冲击力堪比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四大时装设计师登陆巴黎"。2007年9月,贾樟柯 导演的纪录片马可《无用》发布会同名电影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2008年5月,“无用之土地”应邀在英国伦敦V&A博物馆拉斐尔画廊举办“Fashion in Motion”时装动态展;2008年12月 ,“无用之土地”为马可斩获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奖;2010年,“无用之土地”应邀参加荷兰海牙博物馆“HAUTE COUTURE”高级时装历史回顾展;2016年5月26日,“无用之土地”受邀在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展出。
究竟是什么样作品可以让世界的时尚界和艺术界都为之震动?当亲眼目睹“无用之土地”时,会发现所有的服装均反时尚之道而行,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时尚发布会,更是一场艺术展览,一次以服装为表现形式的精神洗礼。在当年巴黎的秀场里,和其他发布会迥异的是,这场发布会的演员伫立在灯箱之上,完全静止不动,而观众需穿行在作品之间,驻足观看。这些脸上涂满泥土而不是化妆品的演员神色凝重,身上的衣物粗犷厚重到宛如一尊尊雕塑。特别是那套名为大地之母的土黄色大衣,伫立于直径近5米的土地上,厚重而充满力量的形态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无用之土地”所有的衣物从纺织布料到缝制裁剪的整个过程都为纯手工制作,染色从植物中依据古法提取汁液染制。它们中的一部分曾被埋于地下,任由雨水和泥土的侵蚀在布料上留下斑驳的痕迹。这背后的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自然,马可选择和自然共同完成创作过程,正是马可一贯坚守的创作态度:向质朴广袤的土地与自然致敬,向辛勤劳作的农人致敬,同时也促使人们对快速消费社会反思,找回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人类所有的历史、文化、艺术、精神、思想其实都是来源于土地,如果没有土地对世间万物生灵的滋养,我们都没有办法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这也是马可一直在她创立的“无用”中贯彻的理念,她在展览介绍中写道:"唤起我对‘土地’的记忆的是我近年来在中国偏远乡村间的旅行,在异地他乡的旅途中,我似乎才渐渐触摸到了世界的真相和本质,我发现那些几乎与时装绝缘的时空竟如此广袤,这些靠双手和土地生存的,过着与我们迥然不同生活的人群,他们对世代耕耘的土地的深厚感情和与自然间的和谐亲密感染着我,令我意识到土地对于我们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向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更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灵魂的归宿。这些作品是在缓慢中进行创作的,做这些东西,是想找回我们曾经拥有的质朴而基本的,最为真实的生活,是为找回我们由于不断地追求快捷高效而丧失了的生活的质量,乐趣和故事,是为了找回我们先辈一直拥有的那种与土地之间亲密而实在的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说: 搞好文艺要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要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要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用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