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北京讯(刘让兴)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7月5日的国家博物馆汉白玉厅中一片灯火辉煌。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以及中国书画大师、著名国学家、诗人、南开大学终身教授范曾,三位著名政治、文化大家在此欢聚于此,共同讨论“一带一路”与中西文化交流问题。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这场文化对话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此次对话由南开大学主办,校长龚克主持了对话。在龚克的邀请下,三位大家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登上舞台。他们的身后,矗立着一块高大的背景板,上面画着普罗迪和法比尤斯的画像,而这,正是出自范曾之手。会场两侧,分别摆了16幅西方人物肖像或雕塑,以及相应由范曾用中国画法绘制的人物作品,包括戴高乐、雨果、但丁、米开朗基罗等,这是范曾近20年来,在对世界文明思考基础上的新的语言表达,本身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
范曾1938年生于江苏南通,2008年获法兰西公民之星金质勋章。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为“多元文化特别顾问”。2010年9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向范曾先生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2012年获“中华艺文终身成就奖”。2015年6月30日,意大利总统塞尔吉奥﹒马塔雷拉向范曾先生授予意大利共和国大将军勋章。他于文史哲诸领域博古通今,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他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趋近自然”、“根本善”的专题报告。天下大同,是中国古代先贤们期盼的理想社会,坚持“和为大道”,谋求“万邦和谐”“万国咸宁”。在对话中,范曾谈到,“一带一路”,“带”者水之容貌也,“一”者天也,“天人合一”为“大”,“大”者“道”之名也。中国在公元前11世纪《礼记•礼运•大同篇》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一切锁国主义、民族利己主义都违背了宇宙的根本法则。当心灵和天地、百姓、往圣、万世联接起来的时候,人类才有希望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
罗马诺·普罗迪毕业于米兰天主教大学,后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深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从政之前,他在有千年历史的欧洲名校博洛尼亚大学担任工业组织和工业政策教授多年。从政之后,他曾两度出任意大利总理,1999年至2004年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曾于2011年1月受聘为南开大学名誉教授。在对话中,普罗迪深入分析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的新变化、新特征,他谈到,中国和欧洲之间已经有了非常良好的关系,双方合作关系应当进一步加强。中国推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不仅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还可以为其他方面的合作开启更多的空间。“尽管我们面临很多挑战,但我们要有耐心、头脑,确保项目能够持续下去。
洛朗•法比尤斯1946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法国国立行政学校,这是法国顶级培养国家高级文官的学校。法比尤斯曾任法国总理、国民议会主席、外交部部长,目前任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一职。他还任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正是在他的主持下,2015年近200个国家签署了著名的《巴黎协定》。法比尤斯曾于2014年2月受聘南开大学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首席教授。谈到“一带一路”,法比尤斯表示,法国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天然路口,“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经济转型将为法国企业带来许多诱人前景。法比尤斯谈到,196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在对抗气候变化方面达成一致,我们也有可能在其他领域达成一致,比如在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方面,这是为世界各个国家提供合作的机会,合作的领域可以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合作、大学交流、文化艺术交流等方面。法比尤斯坚信,“一带一路”必将成为法中深化合作与友谊之路。
龚克在主持中说:“法国思想曾在欧洲乃至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被称为欧洲文化的摇篮;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亘古恒新。今年5月,‘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从2000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到今天的新丝绸之路,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设了一条通向开放、和谐、文明的道路,它是政治、经济沟通往来的纽带,更是中西交流的桥梁。”
“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理念,正与“大同社会”的思想一脉相承。它强调“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着力“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