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文艺评论 > 文艺评论 > 正文

类型片探索不能忽视主流价值表达

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尤其是互联网崛起后,电影产业获得了雄厚资金和多样化的运营思路,受众的审美取向也出现了多元化、碎片化、交互性的新趋势,这些因素内外合力,促使电影艺术的创作思维产生了新变化。在这场剧烈变革中,部分电影人受消费主义、资本逻辑的影响,在类型化的探索中陷入了生硬添加震撼视听效果、炫酷动作特技,一味用华而不实的商业元素迎合观众的认识误区。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有的创作者渐渐放弃了对艺术的坚守,生产出一些回避现实和人生厚重感,脱离真实,甚至缺乏伦理节制,思想空洞、价值取向模糊的作品,不仅受到业界诟病和观众吐槽,还使电影市场呈现出同质化和轻浅化的不良倾向。中国电影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国产类型片的探索创新,缺的不是技术和资金,而是一种勇于探寻生命意义的博大情怀和反思时代的批判意识。

电影《大鱼海棠》剧照 光明图片 视觉中国

电影《大鱼海棠》剧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电影《火锅英雄》海报 光明图片 视觉中国

电影《火锅英雄》海报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电影《火星救援》海报 光明图片 视觉中国

电影《火星救援》海报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电影《烈日灼心》海报 光明图片 视觉中国

电影《烈日灼心》海报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道德底线不容被模糊

电影界所说的“情怀”是指创作者对人、对事的一种情感与责任。具备这种素质的电影作品所呈现的人物命运、故事情节及思想内涵,都被赋予了一种人文关怀和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然而,在当下的电影市场,“情怀”这个词虽然屡屡见诸各种宣传评论之中,却大多只是哄观众掏腰包的包装营销手段。“伪情怀”泛滥,拥有真情怀的影片凤毛麟角。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影创作可从三个方面着手改进。

首先,对善与恶的关注,应该是一切艺术形式亘古不变的主题。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观念的诠释,往往伴随着对善恶话题的辩证讨论和对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追求。而西方哲学将追逐善行和快乐的过程定义为善良,把其反面定义为罪恶。关注善恶就要关注践行善行的过程,善行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需要做出选择与牺牲,甚至舍弃情感或生命来实现的。电影作为一门当代艺术,不仅要延续对这一伟大传统的思考,还应观察当下善恶内涵和表现形式的变化,呈现人们对待善恶的不同态度,剖析其所反映的社会心理状态,给观众带来新的精神启示和价值引领。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创作者在类型突破和形式探索中迷失了方向,出现不分善恶、颠倒是非的情况。在诸如《火锅英雄》这类以黑色幽默、暴力美学为鲜明特色的犯罪片中,主人公为了江湖恩怨、哥们义气而罔顾国家法律、社会道德,试图通过以暴制暴、欺瞒诽谤等不当手段解决问题,却每每在“主角光环”的庇佑下化险为夷,不仅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反而赢得褒赞。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中,女主人公椿为了救自己的恋人,不顾整个家族的安危,她的爷爷却鼓励她“只要你的心觉得自己是善良的,没有什么不可以”。这些作品用花样百出的形式和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模糊善恶界限,混淆是非曲直,易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产生不良影响。

要多展现生活中的美好

电影《一个勺子》中,想帮傻子寻找家人的主人公拉条子一次次被假冒的“家属”欺骗恐吓,几近崩溃,而他的善举在别人眼中成了唯利是图的行为……影片将冷漠、自私等人性负面因素直截了当地展现出来,却不反思其形成原因和改进办法,加以正面引导,使受众看后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出现诸如“人善人愚就永被人欺”等言论,引发强烈争议。可见,关注善恶之后,还应惩恶扬善、加强引导,否则电影就易流于黑暗表达,使人们观后消极焦虑,甚至怀疑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这不仅会损伤社会大众对真善美的敏锐体察,更有甚者将妨碍主流价值观的构建。

人性是复杂的,有善有恶。而关注救赎,关注人的自我审判,弘扬勇于承担的精神,是当代电影艺术的一大进步。以国产电影《烈日灼心》为例,三个青年因一念之差卷入了一起灭门凶案,从此亡命天涯。七年间,他们活在自责中,生不如死。为了赎罪,他们拼命工作,不娶妻,不交友,合力抚养叫“尾巴”的女童。英国电影《赎罪》对救赎的话题亦做了深刻探讨。片中,敏感、情绪化的小姑娘布莱妮为一起强奸案作了伪证,致使家仆的儿子罗宾含冤入狱,失去了到剑桥大学学习的机会。长大后,布莱妮意识到其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追悔莫及,决定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做一名护士。这些电影作品的创作者认为,真正深刻的救赎并不是死亡,而是日常生活对良知的反复追问和向善的具体行动。这种探索个体罪恶感产生的内外部原因的过程,其实是在探究一种理性存在的可能性,具有引领观众反观自我、审视人生的现实意义。

未来题材应有担当

世界电影史上很多经典电影都将关注点放在未来世界和人类命运走向上,把当代的伦理困境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探讨,尤其重视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当代社会,我们借助科技找到了追求美貌、健康的捷径,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变在给人类带来希望和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多困惑和焦虑,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这些人类共同面临的话题恰好可以在描摹未来世界的电影中得到回应和反思,进而获得某种启示或指引。近年来,《异星觉醒》《火星救援》等片热映,进一步激发了观众对未来世界的浓厚兴趣,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受传统创作理念的影响,中国电影创作者更多地关注人物在历史或现时中的行为与思考,很少把目光挪向未知的领域,用光影诠释艺术家对人类社会前瞻性思考的创作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近两年来与观众见面的仅有一部《蒸发太平洋》,这一现象应该引起业界关注。

艺术的一大魅力在于想象。以未来世界为表现内容的影片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题材,对电影创作实现多样化发展,让观众获得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有着积极作用,还能通过艺术家的奇思妙想带动人们反思现实、启发创新、超越时代。过往影片中,诸如梦境记录仪、植入性记忆、悬浮车等科技成果以及互联网普及、人工智能兴起等社会巨变看似遥远,如今却正在或已经变为现实。所以说,影视创作者可以充当技术和思想的“瞭望者”,这一表述也不为过。我们呼吁电影人发扬担当精神,创作更多对人类今后生活和行动具有指导或启示意义的优秀作品。

总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市场怎样改变,电影艺术要表现、阐释和解决的终极课题无外乎善与恶、美与丑、灵与肉、罪与罚等。因此,中国电影人应该从情怀出发,不沉迷于市场,不受制于资本,学会与命运和平相处,懂得和时代共同进步,勇敢肩负起引领新时期大众价值取向和审美品位的使命,创作更多拥有精神感召力和价值引领的精品,这才是中国电影产业不断进步的生存之道。

(作者:李莹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责任编辑:张迪]
标签: 类型片   主流价值观   批判意识   情怀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