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人民艺术家 > 正文

黄长发——沉浸在手艺的世界里,坚持古法打磨属于自己的作品

在友朋的推荐下,前些时日,笔者有幸来到塔山一隅,结识了"长发建盏"主人公——黄长发先生。一头短发,个儿不高的他有着一副朴实的脸,他正在聚精会神地拿着铁弯钩,在不停地转动的盏坯底部修坯,随着转动,坯体溅出的泥屑飞落到他的面庞、脖子、衣裳上,但他全然不顾,埋头精心干好修坯这道十分重要的工序。

看到我们来访,他搁下手里的活儿,热情地与笔者交流起来。交谈中,了解到他是地道水吉池中人。池中村与位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后井村建窑建盏遗址仅距5公里。池中与后井之间有条小路,路旁号称芦花坪的就是宋代建窑分布的四大遗址之一,面积最大,相传当年在芦花坪上的龙窑就多达近百条。黄长发出生于这片黑土地,耳闻目染。孩提时就常在这个瓷片遍漫山的窑址上玩耍,从小在家中就拿此黑碗饮水,连喂食鸡鸭的器皿仍依旧是用此黑碗。

他出生在陶艺世家,舅舅、姑父都在池中瓷厂当工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拨出专项资金,成立了恢复建盏釉攻关小组,刘唐慎教授是恢复建盏烧制技艺的专家组组长,这位上海复旦大学艺术视觉学院的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是黄长发的师傅。

在刘唐慎眼里,黄长发一直都是个勤快吃苦的年轻人,他喜欢钻研,勤学好问,终于在师傅刘唐慎悉心传授下,得以掌握建盏烧制技艺。他的作坊里仅筑造的立式和卧式电炉就多达13座,黄长发被建阳区政府授予建窑建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学习烧制建盏,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不知道洗了多少泥巴,拉坏了多少坯,烧坏了多少盏......守在炉火旁,火光照射出的始终是他那坚硬的脸庞。不知春夏秋冬,十年终磨一剑。经过刻苦的学习,他终于成功掌握了成套烧制建盏的烧制技艺,成为了一名名符其实的手工匠人!

黄长发师傅烧制的建盏器型精美,古色古香,釉面斑纹富于变化,质感清晰,结晶体强,产品广受国内外爱盏人士认可。其中代表作品有:古色●多彩窑变,蓝莲花,幻影,蓝兔毫,鹧鸪斑,星辰,茶具套装等系列产品!

黄长发的这种坚持的匠人精神意味深远,他乐此不疲的将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变的有趣,充满对自己手艺的骄傲,坚持自己对于品质的极致追求,期待他碰撞更多精美的作品。

[责任编辑:王驰]
标签: 古法   长发   作品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