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人民艺术家 > 正文

“舞动人生”

——访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舞蹈艺术用富有时代感染力的肢体语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藏里徜徉探微。日前,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斌接受了人民论坛网的专访,谈及了中国舞蹈创作四十年来的变化和发展。

人民论坛:中国舞蹈艺术在整个中国发展道路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斌:古往今来,舞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界定。从我们研究的认知上来说,直到20世纪中国才开始有了舞蹈艺术,在这之前,中国的舞蹈都不能称之为艺术,因为它不是表达创作者主题心性的,更多的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东西。古代中国的舞蹈我们更愿意把它比作一种文化形式或者叫文化形态,它实际上是一个和生活、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关的一种形态,这样舞蹈就无法剥离出为艺术服务的旨向,更多的时候是与宫廷的仪式或者祭祀相关,和士大夫的宴饷娱乐相关,和民间百姓的生活相关,尤其是前语言时代,舞蹈的这种表现形式就愈发明显。它经常在诗乐舞的形态里被整合成某一个元素。因为乐舞是中国的一个历史传统,是诗乐舞这样三位一体的形态,表示某一种具体的文化功用的时候,不需要语言,必须要用肢体来体现,也不是按照我们后来艺术的样式来规范它的所谓的规格和基本的身体状态,还是根据文化本身的需求,它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直到20世纪以后吴晓邦老师、戴爱莲先生、新疆的康巴尔汗、贾作光,四位中国国家认定的可以称之为舞蹈大师的人,他们创造了中国舞蹈艺术的表述方式,这才有了中国的舞蹈艺术,才可以用舞蹈这种肢体语言语言和这种观念形态来表述创作者的主体精神,开始有了艺术表达,舞蹈在中国才有了属于自己艺术地位和艺术呈现。其实舞蹈和整个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社会精神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艺术和社会的变迁是直接关联在一起的。吴晓邦老师就很主张为人生而舞,上个世纪20年代左右,他先后向师承德国表现派舞蹈体系的高田雅夫、江口隆哉、和宫操子等学习芭蕾和现代舞。他并不囿于老师的窠臼,很好地传承了现代舞的自然法则,不按照芭蕾所谓的被规格化的身体去跳舞,而是按照人的身体自然生长状态去自由地跳舞。而且吴晓邦老师对于自由舞蹈的观念是要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大胆的用身体表达对生活的看法。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斌接受人民论坛网专访

戴爱莲先生希望把她所理解的西方的芭蕾舞和现代舞同中国的社会生活,普通大众的内心感受结合在一起,从而体现中国人的思想和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要跳中国人的舞蹈。康巴尔汗因为在新疆,是新疆维吾尔舞蹈雅致化的一个标志人物。因为新疆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各式各样的席间舞蹈被雅化了,终于进得了厅堂,而不只是在普通民间百姓间跳的舞蹈,这是康巴尔汗的贡献。贾作光老师在创作理念上可以说是集前三位艺术家之大成,形成了独立的“贾派舞蹈”艺术,应该说奠定了后来中国舞蹈的创作方式,他们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共和国成立的前30年,蒙古舞几乎统治了中国舞蹈的创作,从理念到实践到作品样式,全国各地都在学习蒙古舞的创作,而蒙古舞的创始人就是贾作光老师。舞蹈的文化风貌,大的流变应该是和中国的政治运行、经济运行的步履是同步的,从来没有落伍,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述。从宏观上讲这是一种很契合的大势,加上新中国第一代的舞者的努力,后来形成了北京舞蹈学校、中央舞蹈芭蕾舞团的经典剧目。像早期的《虞美人》、复排的《天鹅湖》、《吉赛尔》……到后来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的出现,这是中国化的芭蕾艺术发展道路。从时间顺序上说应该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吴晓邦老师开始了中国舞蹈的艺术历程,但真正第一个有气象的时期应该是建国50年代开始,我们形成了一批舞剧作品,而且是在各个舞种里都有体现,那是中国舞蹈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接下来就是10年文革,虽然整个社会气质和文化气质处于一种特殊状态,但是保留了中国自己舞蹈文化的根脉,对艺术上的精雕细琢还是启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有了各式各样的舞蹈比赛,舞蹈艺术创作也有了井喷式地发展。98年中国舞协和文联系统创立了国家级的专家奖——荷花奖。经过多年发展整合,荷花奖也成为中宣部管理下,中国文联舞蹈艺术门类的目前仅存的唯一奖项。可以说奖项的状态在这40年直接影响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不管是繁荣还是坎坷,都与这些奖项有关。但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负面效应,大家都为了得奖而去套路别人的舞蹈创作,这就导致了艺术创作的僵化,打破了创作的丰富性,反而没有了艺术创作的生机。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反思的问题,因为其他表演艺术门类,影视也好,话剧也好,戏曲也好,并不以奖为最终目的,还是要以作品为重,得有拿得出手的艺术作品。

舞蹈艺术在中国经历这几十年的发展,还是能够给大家一种概念:我们还是需要舞蹈这样一种艺术表示。从大众生活角度来讲,除了音乐,舞蹈似乎成为另一个普及率很高的艺术表达方式,尤其是近些年来广场舞的普及率真的是非常高,这就是物质发展到一定状态的时候就会有需求,需求里最直接的就是身体的健康。

人民论坛:中国舞蹈在创作中的源泉来源于哪里?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斌:吴晓邦老师我们称其为中国舞蹈艺术之父,戴爱莲先生我们称之为中国舞蹈艺术之母。吴老师的舞蹈人生和舞蹈初衷和革命文化非常之近,他为什么提出为人生而舞?30-40年代的中国,吴老师把舞蹈当成干预生活的枪来使用,认为舞蹈也可以参加革命,也可以为革命服务。这与现在的文化状态完全不一致,他也是从那个时候从日本回到了中国,并与戴爱莲先生在重庆一起搞了一个舞蹈发表会,作品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抗日的,另一方面反战的,还一方面是激活民族性的。戴先生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外国人,生在特立尼达,祖籍是广东鹤山,就是现在的江门,虽然她一天都没有到过鹤山,但她一心想的是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看看那里的舞蹈跟她所学习过的舞蹈有何不同,这成为了先生一生的追求。她从英国回到中国大陆之后干了一件事情,彭松老师陪着她去西藏,结果没进去,到了川康,就是四川的藏区,就是现在的阿坝,在那里开了中国舞蹈艺术历史上第一个题舞蹈会。她跳的都是民族舞,她特别希望能够把民间舞用她认知的方式放到舞台上,去弘扬和呈现。所以除了她在国外学习的芭蕾舞专业以外,把这一生后来的时间更多的放在民间舞蹈的挖掘和整理。所以说吴晓邦老师和戴爱莲先生他们两个人一个为人生为国家为民族,另一个可以说是为了挖掘民族的根和魂,发掘草根文化里面可以被弘扬出来的艺术都贡献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

人民论坛:您认为党建工作在舞蹈创作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斌: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讲法,跟当初毛主席的很多想法是一致的。所以现在我在日常的工作中是三位一体,我几乎就是政治挂帅,但是我会把它落实到业务工作的环节里面。包括我现在给学生们讲课都是把总书记讲话中最核心的几句话单拿出来讲,然后和我们的工作具体如何结合。我作为一个学术出身的人,如何理解不忘初心,实际上就是回到建党之初,最根本的原理是什么,它的逻辑起点,和运行几十年下来的追求是没有变化的,关键在于这些人是否真正坚守。但是我们近9000万党员,有多少人是在坚守。像我们做协会工作,就是要大家都单纯,大家都有一颗崇拜的心去做艺术,为艺术管理,为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服务。舞协作为一个引领行业同时又是联络协调的一个服务机构,党建工作必须渗透到每一个环节里面,而且必须坚持。你看美国大片里的角色,哪个不是国家形象,里面全是文化输出,而我们为什么不主动的去输出我们自己的文化?一定是要主动、高质量、高水准的做这种产业。所以说制度建设,要保证观念落实就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

中国舞协现在做的很多项目都是在为行业确立一些制度性的东西,要把它落实在规范化操作和常态化的制度建设中,让这个行业慢慢的生出自己的品格,不要老是点对点的做事情,它是一个网络,是一个系统,要用我们的工作把这个系统和网络建立起来,这才有可能推行观念,推行理论,推行所谓的一个文化状态。舞协本来就是党建机构,你把它做成非常符合艺术的,符合人性化的,符合政策的,同时又能春风化雨让大家能够感同身受。

我想特别强调行业的有些艺术家,为什么没本事去做红色题材,只能说他们本身不思考,不用功,思维有偏向。过去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这些作品,是非常具有主旋律的艺术作品,能成为当代中国的经典作品,这就是我们的标准和楷模。现在的舞蹈作品都是些追求花鸟鱼虫的小题材作品,但是小题材和大题材的艺术作品永远有区别,要有能力去掌握宏大题材的作品的阐述,那花鸟鱼虫就不在话下。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一直强调现实题材,我们现在做的舞剧不是红色题材就是现实题材,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毕竟已经出现了一批艺术作品,而且我们越来越要求下一步要的就是艺术表达。题材不是决定一切的,表达不出来,好的题材被废掉了,你还是没有艺术家的气质。不是说你弄了花鸟鱼虫你就有很高的艺术境界,你做了红色题材就显得你很概念化,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高端的,表达当代中国精神和中国气质的艺术作品。

整个舞协就目前状况来看对舞蹈行业的引领做的还是非常不错的,灌输观念绝不是生硬的,而是要落实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也是舞协党建工作的一个基本思路和我们的一些工作方式方法。包括我们还深入基层,去了海南、青海、湖北等地去采风,下基层演出,深入百姓生活等等。

合影留念

人民论坛: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舞协将以什么样的“舞姿”来展现自己的风采,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庆生?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文联和中国舞协成立70周年。先说静态的,70周年大展,舞蹈不光是动态的呈现,今年我们做了一期舞蹈杂志,70周年的庆典,就在我们楼下展厅,很震撼的一个展览。除了演出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以外,展览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传播方式。27号国家大剧院开幕“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舞蹈展”。我们想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得来的成果也做一次大展,这也是我个人梦寐以求的。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的生活是源泉的。如果你根本就没发掘生活,你没有去研究过生活,那你如何真正发现艺术的内容的部分?你光说我掌握了多少技术,掌握了多技艺能力,那都是提供了一个工具,最终表达的是你的思想理念,艺术为什么是精神产品?就是你有精神内容才能有作品产出。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一批学院出来的孩子,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没有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思想,只会干活,那你怎么可能成为艺术家呢,顶多是个工匠,不是说工匠精神不对,但是对于艺术家来说,你不能施工,你停留在工匠的水准,你还做什么艺术家?所以艺术家的头脑的锤炼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明年在这方面我们也要多下点功夫,给创作人才培训,其实也是向建国70周年献礼,在这方面让舞蹈艺术能够更进一步!

在舞蹈艺术作品方面,我们有赵明第二版的芭蕾版的《闪闪的红星》,和第一版完全不一样,包括准备继续修改加工的广东省的《醒狮》,虽然得了荷花奖,但是它还有很多问题,也是广东省重点打造的作品,明年的中国艺术节,也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还有一个作品就是吉林歌舞剧院正在做的《红旗》,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部作品。另外就是在首钢的厂区,现在正在改造,我们将来想把那里打造成中国舞蹈节的主会场,这些活动明年都是会特别有亮点的。

因为明年也是澳门回归20周年,中联办新成立一个澳门舞蹈家协会,明年要跟驻澳部队合作作品。针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舞协也会有一个主题晚会,来为祖国庆生。

[责任编辑:王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