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文艺评论 > 正文

笔与墨会 情系丹青

——写在鲁石书画展开幕之际

今年82岁高龄的著名画家鲁石先生将国家画院美术馆办展,先生亲自将展览主题明确为“大道绘心”,谓之“大道直行”“笔墨心象”,内涵深刻、寓意深远。这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的情怀与担当,可喜可贺!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 形似须全其骨气,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中国画主要是通过笔墨来塑造艺术形象。笔墨的具体表现就是线,线为中国画的“骨”, 是画家心理与形象塑造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画这种带有艺术家主、客观意识的独特笔墨观, 形成以“笔墨”为核心的艺术审美理念,是优秀的艺术文化传统, 体现了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精神。

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认为,“鲁石的画大方、大气,兼有雄浑和优雅的个性风格。”的确,这些与鲁石先生师出名门以及丰富的生活阅历与大量的艺术实践不无关系。

笔墨表现是中国画家认识事物的形象化反映。唐代著名的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中指出:“运墨而五色俱, 谓之得意。意在五色, 则物象乖矣!夫画, 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具是, 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认为墨最能表达画家内心的“意”, 以墨代色, 最能表现出对象的内在精神面貌。最忌以色为主, 刻意求工描绘。任何一种绘画艺术都不外是意识对存在的反映, 不同的是中国画所表现的艺术形象, 更加注重画家主观认识的主导作用, “意存笔先”, “笔断意在”。中国画家笔下的客体, 包括表现它的笔墨、色彩等, 都不是单一的物象反映, 而是艺术家思想、观念等精神的产物, 具有其丰富的寓意和深刻的内涵。从鲁石先生的近期作品中,可以管窥笔墨酣畅背后的深远意境。

“笔墨取于物, 发于心,为物之象, 心之迹。”中国画艺术这种带有“形而上”的笔墨认识观, 与传统哲学思想“道”的关系密切。儒、道两家各行其”“道”,分别从尊崇人本品格修养和顺应自然行为法则的认识角度, 主宰着中国画家艺术的形象思维。《论语》中“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的“艺”, 即是指技艺, 中国画即属“艺”的范畴, 而笔墨表现是其典型的形式特征。恰恰因为有意味的笔墨表现充分反映出画家的人格和情操, 同时所传达的是画家对人文精神的崇尚和理解, 所反映于笔墨的精神内涵。我想这也是鲁石先生画展主题“大道绘心”缘由所在吧。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老艺术家、老画家是美术界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美协将团结广大艺术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鲁石先生情系丹青五十余载,醉心翰墨,成就非凡。难能可贵的是他桃李满天下,在继承与传承的大路上直行。如今,他的女儿杜小玉在他的培育下,成为颇具名气的画家。

真诚祝愿鲁石先生的书画展圆满成功!祝愿鲁石先生艺术之树常青!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王驰]
标签: 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