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人民艺术家 > 正文

演员沈腾:与新时代共鸣 让作品反映“人民之光”

我是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毕业的,但真正爱上表演,是因为我的恩师牛娜老师。大二上学期,我们下部队体验生活,离开之前的汇报演出上,我给小战士排了一个小品,还压轴演出,牛娜老师看完说:“沈腾,咱们班一直没有表演课代表,回头我宣布让你当吧。”从小到大,我也没当过什么班干部,成为表演课代表之后,积攒了多年的责任感一股脑都释放出来了,不光自己在表演课上更积极了,还帮同学做道具、排节目,也从此爱上了表演。牛娜老师说:“你的喜剧天赋已经有了,大学这四年,我就踏踏实实地教你表演。”这句话,也成为了当时的我为之努力的目标。

转眼2003年,我从军艺毕业,到了开心麻花,做起了喜剧,这一干就是十六年,可以说,我是跟开心麻花一起成长起来的。从第一部喜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开始,我们就坚定了要做有新意的东西,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当下年轻人关心的事儿。开心麻花从一场演出只能卖出七张票的惨淡,到全场座无虚席的火爆之路,也是我们在喜剧创作上摸索成长的历程。观众的笑声和掌声是给我们最直观的反馈和鼓励,他们就是最好的评论员。在麻花,不管是演员还是编剧、导演,都充满了创作欲望,互相较着劲,一起琢磨表演、琢磨包袱,直到今天,集体创作仍然是开心麻花的传统,观众的口碑仍然是我们最在乎的事儿。但是,这些笑声和掌声,也让我迷失过,陷入过故事要为包袱让路的创作理念,哪怕故事简单点,只要能明白,那我就不停地扔包袱,甚至为了搞笑而搞笑,观众虽然笑了,我却总觉得没有笑透。我开始研究其他优秀导演、编剧的作品,渐渐明白,包袱是皮、故事是肉,要有正向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核做骨,作品才立得起来。

2012年,我和开心麻花的搭档有幸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这里不仅让我收获了更多的观众,更让我学到了很多,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站在这么大的平台上,不能一味迎合,而是有责任去引领。如果说《今天的幸福1、2》还是我们在春晚舞台上的学习和摸索,那么从《扶不扶》到《投其所好》再到《一个女婿半个儿》和《占位子》,我们都力求聚焦当下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和社会现象,并且能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参加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的时候,有粉丝私信问我,你为什么不能做一些纯粹好笑的节目?说实话纯粹好笑的东西不难做,但我更希望能创作一些几年、甚至十几年以后,仍然不过时、自己看了不脸红的作品。“有意思”和“有意义”并非势不两立,这也得益于“喜剧”这个类型,能够用幽默解构生活的酸甜苦辣,用笑声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2015年《夏洛特烦恼》上映后,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个粉丝在微博上私信我说,他和老婆分居很多年了,看完了这个片子,出门第一反应是给原配打了电话,想跟她复合。当时热映的时候,每天都能收到类似的私信。看着这些话,比得到多少票房都让人心里有劲儿,觉得这个作品做得值。“《夏洛》火了,你却消失了。”这是每次采访的时候,记者们都会提起的话题。确实,2015年我介绍自己是个电影新人,直到2018年新作品宣传的时候,我介绍自己,也还是个电影新人。从《夏洛》火了之后,虽然我得到了更多关注和机会,有了更多的电影剧本找到我,但那之后的整整三年,我没有主演过任何一部电影,原因很简单,没遇上好的。也有人劝我,你要趁热打铁,哪怕是多露面也好,不然要被观众忘了。但我觉得人不能唯利是图,作品也不能。到人生最后一刻的时候,拍了多少作品是数得过来的,为了那点儿名利,做没营养的作品,不值得,如果没有好作品,不如让观众忘了我。

2017年,我参加了文联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到临江慰问演出。演出当天,大太阳直直地照着广场,但当地的观众却早早地等在那,热情地盼着演出,听着他们的笑声和掌声更坚定了我的信念,不管是话剧也好,春晚节目也好,电影也好,都应该想着观众,向他们学习,讲他们的故事,让他们有共鸣,讲好中国故事,也是要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中国故事也不光是给我们中国老百姓自己看的,也是在向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以及其他国家的观众展现我们的中国精神。今年上半年,韩寒导演的电影《飞驰人生》在日本上映,作为主创我也前往日本参加了首映活动,采访的时候有记者问我,担不担心因为语言的障碍,打文化折扣,损失片子里的笑点,日本观众会不买账。说实话,去之前我心里也有些打鼓,但是坐在影厅里,跟现场的观众一起看电影的过程中,我的心逐渐放下了。现场有中国观众,也有日本本地的观众,他们的笑声和泪水假不了,影片放完,全场亮灯的时候,看到了观众脸上的表情,我知道异国的语言没有影响他们跟随人物命运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发展去笑、去感动,这不仅是因为《飞驰人生》的赛车题材与日本发达的赛车文化相得益彰,更是因为影片中为梦想燃烧热血的激情,亲情与友情的温暖得到了观众的共鸣。人性中的“真善美”是普世价值观,是世界语言,我们的创作要想减少文化折扣,就要用故事吸引人,用情感打动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让海外的观众感受到中国电影的力量。

开心麻花也一直在这方面做着努力,2017年,开心麻花带着话剧《夏洛特烦恼》第一次走出国门,紧接着2018年《隐婚男女》、《乌龙山伯爵》也走出了国门,陆续去到了墨尔本、多伦多、悉尼等地演出,也是场场爆满,我们觉得,能让海外华人了解到现在国内的老百姓都在看什么,喜欢什么,是很有意义的事儿。开心麻花也在尝试海外喜剧人才扶持计划,海外演出过程中开心麻花的导演和培训老师也会在当地选拨海外喜剧人才,逐步在海外演出中启用当地演员。为热爱表演的海外年轻人,提供表演的平台,在作品走出去的同时,也把人才引进来。

在这个以繁荣中国文艺事业,促进中国文艺复兴为使命的新时代里,“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需要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不断落实。回顾我的演绎生涯,我一直在从恩师、观众、同行的身上学习、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用故事承载时代变迁,以角色彰显文艺内涵,让作品反映人民之光,与新时代共鸣,让世界共享。

[责任编辑: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