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在2019中国文艺评论峰会发表主题演讲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11月16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国家治理周刊、人民智库、人民论坛网共同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2019中国文艺评论峰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召开。本届峰会课题合作单位为北京华夏文化交流促进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研究员 庞井君在会上做了精彩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
能够主持这次文艺评论峰会分论坛,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人民论坛的学术性也很强,导向性很好,特别是对文艺上的政策解读得非常准确,也很及时。我参加过很多人民论坛举办的峰会,会上请的专家品位很高,大家讨论的话题都是走在前沿上,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同时人民论坛举办的活动非常具有传播性,和各大媒体合作得很好,每次的论坛成果都能够广泛传播。不像有些会议开了就开了,参加会议的人知道,其他的人不怎么知道,学术成果更得不到应用。除此以外,我感觉人民论坛和文化产业结合得也很好,每次活动都能看到产业链各层面的参会者,有创作一线的,有丰富文化产业管理经验的,各领域专家和艺术家来参会,这为引领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思想交流的空间。今天下午的“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文艺评论峰会可以说是人民论坛一贯的做法和经验的延续,特别是今天请来的这些老师,在各个方面有着非常深的造诣,能够看到如黄婉秋老师等在民族精神历程当中留下深深印迹和痕迹的文化大家,我感到非常高兴。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非常重视文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都是时代精神的标准。党的四中全会上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召开峰会很有意义,每个人围绕着学习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分享体会,为更好地推进文艺事业的发展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从现实出发来诠释和理解它,并结合时代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对怎样创造性转换,创新的机制、条件、环境、手段、制度、方式方法上还缺乏很多深入的研究。有些传统的做法我不太赞同,比如让孩子穿上汉服天天背三字经和弟子规。我们不能被框在封建礼教的形式上,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更多思考如何跟中华民族复兴的任务、文明的进步结合在一起。我们还要重视民间、重视乡土的力量,然后从里面挖掘资源,所有的艺术都应该如此。民间的艺术不能任由它们散落在民间,需要我们的艺术家加工、提炼、升华,然后在全社会当中加以传播。
今天的这个时代我们挖掘民间艺术、民族文化,除了艺术家的工作和资源以外,还离不开市场的手段,离不开发达的传播技术。现在已经不是过去那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我们应该更好地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更好地应用产业手段,以文化产业的方式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大放光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文化艺术的发展是离不开市场的。大到电影、小到绘画,离开市场机制是不可能生存和发展的。艺术一方面很高雅,另一方面也具有经济的属性,所以中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人类把握世界,一种方法就是认识,不管什么东西放在我的面前都要研究一下。另一种就是感受,可能我对这个东西不一定了解,但是能够得到这个东西带来的生命感受。这种感受的审美方式是很重要,它为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带来了科学理性之外的方式。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和科学认知以及审美感受不一样,也是我们把握这个世界的另外一种力量。中国人几千年来非常善于审美感受,把握这个世界的过程当中我们是很有优势的。
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当代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遗传工程、生物技术等等。我们应该从民族的特性出发,重视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感受系统,可就是审美感受系统。这不是我们生活当中的好看不好看、好听不好听,而是人类的一种复杂的精神感受系统。人类精神体系可分为三大体系,即信仰体系、科学体系、审美艺术体系。中国人的这套精神感受系统在全世界是非常独一无二的,但是这套审美系统在近现代遭到了破坏。在现代化的冲击面前,在今天物质消费的冲击面前,艺术背后的精神感受系统受到了挤压、残缺和抑制。
面向未来,我们通过健全这套审美感受系统可以校正科学技术的异化和不足,会有利于促进我们中华民族的科学认知系统。没有这样的系统我们的人是会干瘪的、单面的、碎片化的,人生找不到意义和乐趣,只会沉浸在物质、理性、逻辑枯燥乏味的生活当中,要让这套精神感受系统使我们的人生丰富起来、幸福起来、神秘起来。
如何建立起这套精神感受系统?主要有五个方面应该注意:
第一、应该重视民间力量,从民间、乡间寻找重建感受系统的资源。实际上人和人、人和自然的直接接触就是培养人的精神感受性。民间的东西需要抢救、需要发掘、需要吸纳、需要培植,同时还需要升华。
第二、我们要把培养和重建精神感受系统纳入到中小学的教育中,提高中华民族的审美素质。要重视媒介素养、审美素养,丰富精神的感受性、生命的感受性。
第三,应该引导整个民族,特别是下一代热爱自然、沉浸自然。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价值观,我们要培养下一代通过和大自然当中的相互和谐交融交感重建精神感受系统。
第四、需要创建一种放飞精神、放飞心灵、相对宽松的自由环境,使人的精神能够有一个生长的空间。因为感受系统是需要自由的,需要放飞的,需要遐想的,需要想像的。没有放飞、没有遐想和想像,这个感受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
第五、需要高端引导,就是需要一批树立榜样、可以展现人类顶尖艺术的的伟大作品。这批作品是人类感受系统的凝结和升华,可以为整个民族国民教育系统提供支撑。
我希望能够更多大家和我们一起讨论,推动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感受系统的重建和发扬光大,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甚至引导全人类发展。(文字整理:张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