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文艺评论 > 正文

“绘本草精华 扬中医国粹——《清肺排毒汤组画》董希源创作展”发布会成功举办

9月17日,“绘本草精华 扬中医国粹——《清肺排毒汤组画》董希源创作展”组织方举办云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9月21日下午三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该展览将正式亮相北京,在中国政协文史馆展出10天。此次展览所展出的42幅《清肺排毒汤组画》是由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董希源创作,这也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药方首次成系列被著名画家搬上画卷。

董希源在发布会现场

董希源在发布会现场

云发布会上,董希源介绍了展览的相关信息,以及此次创作初衷和过程。董希源表示,过去的几个月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重要成果,其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次展览以国画作品《清肺排毒汤组画》为主,也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的《中医战疫力量图片展》《清肺排毒汤》相关资料等内容,旨在讲好传统中医药抗击疫情的中国故事,彰显在抗疫过程中我国的制度优势、精神优势和文化优势。

董希源介绍,《清肺排毒汤组画》创作灵感始于今年2月。当时,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冲锋在抗疫一线,他们无私无畏的精神激励和感动着全国人民,激励着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作为艺术家,他渴望用画笔画出好的作品,歌颂正能量,为战疫工作助威。

钟情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董希源,对中医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和敬畏之心。2月初,经过认真学习和调研后,董希源曾郑重向全国政协提出建议,希望各地中医药管理机构尽快出台中医药防治方案,并尽早组织熬制药汤提供返岗工作人员以及公共场所服务和流动人员作为预防药品。与此同时,他关注到,2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该方随后被纳入第六版、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并作为治疗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通用方剂推荐使用。相关信息让他备受鼓舞,他细细研究“清肺排毒汤”以及相关资料,了解到这剂药方是由21味中药组成,其中茯苓、生姜、山药、柴胡等均是常见的中药,却产生了神奇的抗疫疗效。感动于此,他决定把这些中药用毛笔描绘出来,实现中医和国画两种国粹的完美融合,用艺术的方式弘扬中医药文化。

疫情期间,由于难以实现现场写生,董希源一方面翻阅大量的中医典籍和网络资料,一方面积极请教中医业内人士,保障所画的中草药精准、生动,不仅追求更高的艺术性,也希望具有实用性。他表示,希望更多的百姓通过这些一目了然、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认识这些中药,传播中医文化,并在常态化抗疫防疫工作中,发挥实际的作用。

历经近5个月的创作,几经波折、几易画稿,董希源最终完成42幅作品,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清肺排毒汤”为题材,分别描绘了该剂药方中21味中药材的原生状态和成品状态。董希源表示,此次用画笔为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作用“清肺排毒汤”立传,是他作为文化艺术界的全国政协委员的一次特殊履职。他希望未来更多地用自己所擅长的传统书画艺术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传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他也呼吁更多的艺术家一起为此付出努力。

此次展览由福建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政协文史馆、福建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福州中庚董希源美术馆承办。

【董希源简介】

董希源,1964年生于福建诏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代表,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

1986年起应邀在北京,上海、福建、广东、山东、台湾、香港、澳门、江苏、以及联合国环境署举办个人画展近五十次。1991年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评为 “为七五建设出成果做贡献的先进个人”。2007年,为北京天安门城楼中央大厅创作国画《锦绣河山美如画》,瓷画作品“荷瓶(和平)”被选作“联合国2013年地球卫士奖”奖杯,瓷画作品“富贵五福”被选作2017年9月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专用国礼。2015年开始,开展历时三年、行程5万多公里的“红色写生之旅”,完成了60多件红色主题的国画作品,其中32米长卷《万里海疆图》是这次红色写生之旅的代表作品。2018年,为上海中国首届进口博览会创作国画《玉兰飘香》。

多幅代表作品分别由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全国人大机关、国际奥委会,中国美协收藏并陈列。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