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问天》是一部荡气回肠、激动人心、特别长志气、艺术格调比较高的一部戏。这部剧是典型的国家叙事,是宏大视角的叙事,是有难度的叙事,但都被编剧导演和各部门以36集的长度成功地表现了出来。
我用六个“性”来概括这部剧。一个是纪实性,它是对我们航天之路发展轨迹、发展道路作了极为清晰的描绘,它让我们广大观众了解了这其中的艰难与曲折、辉煌与壮丽。
第二是揭秘性,老百姓可能并不知道航天之路到底是怎么走过来的,这其中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内容和奥秘,这是观众极其想知道的。揭秘性和悬念感无疑增强了这部剧作的巨大魅力。
第三是开放性。这部戏不止写了航天人的奋斗,还写到了地方民营企业的贡献,写到了同国际卫星组织及一些国家的各种交流、较量。这既增加了叙事的维度和剧作的思想容量,让我们对航天人的斗智斗勇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也开阔了观众的眼界。
第四是抒情性。我认为无论是从编剧、导演、演员表演的角度讲,都是一部情商比较高的戏,编剧用了很多心思,设计几辈人的情感关系,都写得很好。像凌潇肃和何雨晴这对恋人,还有方撼天和妻子的关系,包括顾南和田田的关系,每一对都不一样,不落俗套。何雨晴演的江遥,那种小性子,那种知识分子的自尊心,拿捏的分寸都十分到位,尤其是凌潇肃演的方啸天,看似大大咧咧,却充满自信,实际上反映出他的真正心思用在事业上,非常自然与准确。剧作在情感戏上的很好把握,代表了剧的整体思想与艺术质量。
第五是史诗性。剧作从一开始的发射失败而遭遇非常艰难的困境,到后来中国的航天站在世界上占据令人瞩目的重要地位,航天人遭遇的挫折和牺牲,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可想而知,难以形容,这部剧很精彩地把它描绘出来、再现出来,揭示的是伟大的历程,歌颂的是伟大的灵魂。我认为就其规模、容量、分量与质地而言,是一部史诗性的剧作。
第六是艺术性,能够把不同年龄的人吸引其中,一定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顾院长、耿院长到李院士,到方啸天第二代人,再到天天第三代人,这是一部群像的戏,剧作以深情的笔墨,反映出几代人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忠贞。另外,这部戏体现出的科技感对我们中华民族树立科技意识是非常有用的。剧作采用多重线索交叉进行叙事,每条线索都很精彩,它既符合航天事业的真实进程,又能以此紧紧抓住观众,这也是这部剧的成功之道。还有一点值得肯定,即这部戏空镜头运作比较好,大漠、胡杨、落日、蓝天、太空,以及酒泉、西昌两地的发射场景,空镜头作为一种有效语言,有助于增强和提升这部戏的艺术品质。
当然这部戏也有不足,后面几集的紧张感弱了一点,节奏上显得松了一些。
(作者:汪守德 系原总政艺术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