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是情感的产物,艺术感染力来自情感。在《问天》这部剧里出现了将近十次发射时的倒数,从十数到一,到点火,我们在新闻里虽然看到过这种画面,但当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时,还是特别激动、特别震撼的。电视剧能够把人代入到这个情感中,本身就是成功。
第一,现实性。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就曾有过“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发问。今天的航天人也在不断追问和探索中进步,电视剧《问天》用写实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国航天几代人在党和政府大力支持下,一步一个脚印取得航天辉煌成就的追月逐梦历程。这种梦想的实现不仅体现在中国进入举世瞩目的航天大国强国之列,在科学研究、经济、政治、通信等各种领域,也为中国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电视剧《问天》的播出,对于当下来说,给我们增强了战胜现实种种困难的勇气,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激励、一种动力。
第二,悬疑性。大家对宇宙比较好奇,中国的航天事业,我们只是从新闻中看到火发射成功了,但这里面很多东西我们是不知道的。以往有关两弹一星研制的题材电视剧,主要是从爱国科学家抛弃了国外优厚待遇的家国情怀,从戈壁荒漠、从无到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困难年代科研人员的坚守来凸显两弹一星的来之不易。电视剧《问天》所反映的航天领域成就,已然是处于和平盛世,物资、生活都相对优越的环境,该剧立足两代航天人如何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层层递进中展开叙事。一开篇就是长三乙发射失败,在抽丝剥茧中展示为什么失败,观众被带来的紧张悬念所深深吸引。
第三,在人物塑造方面,以李地丰、方啸天两代人为代表来展现航天人的默默奉献。而以方啸天为代表的新一代航天人,在继承老一辈航天人无私奉献的基础上,他们作为当代青年,视野开阔、性格开朗,人物塑造没有脱离时代特征,没有刻意拔高。该剧也写到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航天人才面临流失的客观现实。剧中新一代和老一代航天人物最明显的对比和不同就是情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航天人,包括两弹一星,他们为了事业牺牲了家庭、爱情,但新一代是家国并重的,方啸天们既要事业,也要家庭,这是符合时代特征的。这也是新一代和上一代不同的人生追求。男女主演得都非常好,何雨晴塑造的女科学家、女航天知识分子,非常沉稳,在爱情上虽有女人的小性子,但对航天事业是大胸怀。其父亲牺牲以后,她把所有的悲痛埋在心里,这个人物塑造得特别好。凌潇肃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演员,没有架空这个角色,演得非常自然、松弛,有突破。
第四,职业特征。浓墨重彩写了新一代航天人的情感,因为他们跟普通人的情感确实不一样,不容易,他们付出的是普通人的几倍、几十倍,所以一定要写爱情和家庭,写得浓墨重彩,但又没有抽离行业,更没有偶遇等桥段,几对年轻人的爱情叙事,都是基于航天事业相对封闭工作环境下的内循环的爱情,都是找本部门、本行业的人,这就是行业特征,使他们的感情与航天科技事业相互交融。这部剧虽然是行业剧,但把情感和事业交融在一起的浓厚感,很真实,不存在行业不够情感来凑这个问题。
这部剧整体艺术风格趋向写实,而航天事业在人类面前代表宇宙浩瀚,代表未来,它永远在探索人类未知,有着神秘感,比如暗物质、黑洞、地外生命等等,共同编织了一幅充满想象力的瑰丽画卷,假如剧中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艺术虚构,加一点未来的镜头语言,有一点未来主义,对年轻人可能更具有吸引力,也会更完美。
(本文根据现场发言整理,高小立,系《文艺报》编审、艺术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