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这部剧的剧名起得非常好,对于宇宙奥秘的疑问,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屈原写的《天问》,唐朝柳宗元还写了《天对》,但就当时的知识水平不太可能做出回答,现在我们有了条件,才能做出回答。从面对浩瀚宇宙的天问到锐意进取主动担当的问天,这部作品立足于新时代航天事业的成就,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中华民族能够实现飞天梦想的内在原因,这是它的思想价值。
这部剧有三个创作特点。第一个,用主人公成长历程深刻阐述航天精神,这部剧讲述三代航天人的故事,重点是新一代航天人的成长。一开始就把人物放在个人梦想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与选择之中。方啸天对梦想执着追求,方撼天的主动放弃,其实都是航天精神的生动体现。方啸天、江遥这些人的成长,可以说与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他们事业的起始点恰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起飞点,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航天人的使命感、责任感贯穿全剧。当然这部剧没有回避方啸天、江遥这些人成长过程中的失误,他们也是在工作的磨炼和挫折之中成长起来的,从个性锋芒毕露、行为散漫到严格谨慎、服从大局、富有合作精神,乃至领导一个团队,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迎难而上,敢于超越前人,也敢于超越自己,这是他们这一代年轻人的特点。
第二个特点,非常巧妙地把情感关系融入航天的情感主线。比方说用方氏兄弟之争,对人物的行为动机,建立了非常稳固的基础,用林泽对方啸天的不满,给方啸天的成长之路设置障碍,用方啸天与江遥的情感关系,为剧情发展提供叙事动力,非常巧妙地在情节中普及航天知识,这个剧能量最大的地方就在于设置戏剧冲突,航天人的目标理想总体来说是一致的,这部剧好在没有人为地设计戏剧冲突,而是保持了生活本来的状态,感染力主要来自于人物精神以及对人物精神的逐步揭示。
第三个特点,这部作品始终保持了一种开放的胸襟,航天是一项高度国际化的事业,以往我们写这类作品,常常有一个套路,开始外国人瞧不起我们,认为我们做不成这个事,到最后对中国人竖大拇指,说你们如何如何了不起,这种写法比较套路化,从根本来讲,也是缺少自信的表现。《问天》这部剧也写到与国外同行的关系,但始终采取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态度,尊重同行、尊重对手、尊重规则,不是靠立场来赢得自尊,注重倾听别人的声音,靠合作精神来赢得自尊,这是它的又一个特点。
(作者:李跃森,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