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文艺评论 > 正文

刘玉琴:以文艺作品彰显航天人的时代风华

——电视剧《问天》的文艺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航天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中国科学家用创造和奋斗精神支撑起中国人的天空和大地。当下国际国内形势比较严峻,电视剧《问天》在此时播出,凸显科技和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这部剧以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几代人的接力奋斗描绘航天事业的发展进步,展示了中国航天人无畏牺牲的追梦精神。作品通过重大工程和人物命运的勾连,把几十年来中国从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到空间应用的过程呈现出来。全剧围绕重大航天事件,载人飞船、空间站建设,包括长三乙失败等,展现多重人物关系,用人物推动叙事,让人物命运牵动人心。老一辈航天人的殚精竭虑、勇于探索和担当,以方啸天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奋斗成长,以及后来者的接力创造,其中又融入恋情、战友情、兄弟情、夫妻情等,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人追求技术、创新、突破精神和家国情怀,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中国航天人形象,体现了历史进程和个性发展的相互融合,实现了艺术效益的有效释放。艺术如何为时代而歌、如何鼓舞提振民族精神,《问天》提供了有益参照。

对于陌生、深奥的重大题材,如何做到通俗易懂、生动感人,《问天》在生活常态和细节营造上做出有益探索。作品是专业题材、科技领域,还要尊重真实的历史事件,这一切要达到艺术化呈现,并让观众顺利接受并受到感染,极为不易。作品的可贵之处,没有走常见的内部争斗、个人恩怨等模式,而是跳出常规思维,既拍出历史的纵深感,又拍出现实的厚重感,这一切努力体现在工作常态的展示和细节营造上,以艺术化手段再现真实可信的场景和氛围,增强观众代入感。火箭总设计工程师在长三乙发射失败后,一夜之间白发,很细腻,小中见大,折射了航天人的责任、胸襟、情怀,这是对历史过程的尊重,也是中国航天坎坷艰辛的历史印证。

许多专业题材艺术作品时常在专业的外围作战,《问天》的专业叙事严谨扎实,剧中虽涉及很多专业术语,但在展现硬核内容的同时,努力融入烟火气息和俗世常情,注重抒情和诗意氛围的勾勒,这种真实和艺术相融,在硬核内容中发掘艺术张力的创作实践,体现了自觉自信记录时代精神的探索意识。作品对航天知识和科技也做了科普,称得上是现实题材创作的新收获。

当前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需要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航天事业的实践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沃土。《问天》为新时代语境下文艺创作提供了题材挖掘、时代精神展示的可贵示范。

(作者:刘玉琴,系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主任)

[责任编辑:王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