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是在国家航天局和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主办繁荣重大航天工程文艺座谈会后,第一部聚焦新时代航天事业的电视剧。该剧在总台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后,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和收视效果。演员倾情演绎老中青三代航天英雄群像,生动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真实图景,艺术化呈现了一代代航天人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的奋斗历程。《问天》的热播,对于推动航天文艺创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谨代表航天人向电视剧创作团队致以敬意和谢意。
《问天》的热播是中国航天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生动印证。近年来,中国航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探月工程“六战六捷”,嫦娥五号成功采集1.7公斤月壤安全返回地球;天问一号一步实现火星“绕、着、巡”,使我国成为第二个在火星成功着陆探测的国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并提供全球高精度定位授时服务,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完成建设投入使用;载人航天天宫空间站进入建设新阶段。这些重大进展影响深远,引领了科技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巩固提升了航天大国地位。航天强国建设既包括这些科技成就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发展的“软实力”,在当前国际舆论及科技传播新形势新要求下,支持推动航天文艺创作,提升我国航天文化传播,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在《问天》电视剧的成片审查工作中,我们坚持为电视剧创作团队与航天工程研制队伍搭建沟通“桥梁”,为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家做好“翻译”,以高质量服务助推高水平文艺创作。
《问天》的成功,让我们深深感到“航天魂”和“艺术情”的互动对于一部经典文艺作品的诞生至关重要。据剧组同志介绍,他们600多人横跨大半个中国几万公里实地取景,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古额济纳旗到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到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再到北京航天城,中国航天的重要地标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在用脚步丈量中国航天走过的历程,也在用心感受着航天精神,才能把中国航天伟业背后的“万人一杆枪”和“严慎细实”演绎得丝丝入扣。
《问天》的创作在如何把握现实真实和艺术的重构方面做了很好的实践,避免了“外行人看着不过瘾,内行人看着不专业”的现象,找到了航天与大众息息相关的联系点,找到了航天与文艺表达的切入口,找到了航天文化与观众共鸣、共情的兴奋点,完成了航天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多次发酵。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了航天人“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品格,用春风化雨的方式传递了思想价值,用艺术的力量,让这个行业所蕴含和发生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跃然纸上、闪耀荧屏,让航天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
我们也期待着与电视文艺工作者一道,深入合作、深度挖掘航天题材文艺创作的“富矿”,共同推动科技、人文与艺术融合,打造更多航天题材影视文化精品,推进航天影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作者:孟华,系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