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风景从来都是一种人文风景。我们中国人一般不会像亚当斯拍摄美国西部壮丽风景那样喜欢纯粹的大自然,我们的景点总是充满了文化。岳阳楼、滕王阁成为景点,各自是因为一篇好文章。黄鹤楼则因为无数的好诗,尤其是崔颢那首“昔人已乘黄鹤去”。而如果没有南屏晚钟悠悠传来,没有三潭印月波光粼粼,没有白居易、苏东坡的诗歌,只是那一潭不大的水面,西湖不会让张岱那样魂牵梦萦。
而如果没有历代帝王的封禅,没有孔子在这里小天下,没有摩崖石刻,泰山就不是泰山了。
“孔子小天下处”“五岳独尊”、大观峰崖壁唐玄宗御书的《纪泰山铭》、经石峪《金刚经》,如果某一次泰山行没有看到这几处,那就不算来过泰山。我来泰山,真的一半的原因是来重温它们。泰山上现存石刻1800处,其中碑碣800余块,摩崖石刻1000余处。碑碣有的深藏建筑内,我在山脚下的岱庙里遇到《张迁碑》时,如少年时代的知己老友重逢,几欲落泪。而摩崖石刻则散布上山道路石壁、灵岩寺、神通寺及岱顶各处。大观峰崖壁不止玄宗的字,最晚的刻石时间到民国,层层叠叠,见缝插针,历朝历代的人都在添加。
大观峰崖壁这面墙,算是一件大地艺术作品吗?那么这件作品是从玄宗到民国的多少艺术家合作的?或者它不是一件作品,而是一个群展?艺术家从唐朝一直到民国,那么谁是这个展览的策展人?这位策展人他/她如何活了这么长时间?
这就是中国,是一代代人隔着时空的唱和,是生生不息的文脉相传。这个策展人,就是中华文明。泰山摩崖石刻,有的是政府封禅大典的记录,如李斯《泰山刻石》和唐玄宗《纪泰山铭》,算是国家纪念碑;有的其实是图书馆,如经石峪《金刚经》;更多的则是到此一游,或完整诗文,或一两句感慨,都看得出来实在是憋不住了,要告诉子孙们自己此刻的感情,要把自己的感慨刻在石头上。要知道这其实还是挺贵的,要雇佣刻工,要搭建脚手架,一般人做不到。
除了泰山,另外一个密集的摩崖石刻给人造成巨大心理震撼的空间是桂林龙隐岩刻石。巨大岩洞中石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满的历代文人的题咏,洞中还有石桌子石板凳。这个空间是一个图书馆,是一个会客厅,是一座美术馆。
桂林龙隐岩刻石
中国人把高品质的“到此一游”铭刻在山川石壁上成为摩崖石刻,这是中国独有的深刻的文化。中国人对人生的短暂无常和人与世界的过客关系有着最深刻的体验。《兰亭序》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赤壁赋》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中国文化里关于人生短暂的感喟的词语极其丰富:“鸿爪雪泥”“白马过隙”“时过境迁”“人去楼空”等等,就像爱斯基摩人的词汇表里面关于雪的就有30几个词,中国人对人生的感喟的词汇同样特别丰富。
这个民族理性而早熟。中国神话不发达恰恰是因为我们从《尚书》开始就孜孜不倦地记录历史档案。历朝历代政府民间都参与历史修撰,这个民族具有最深刻的历史意识。历史,在中国文化里面起着类似于宗教在欧洲文明中所起的作用:一个中国的将军打下一座城池不敢纵兵劫掠,不是恐惧宗教的犯罪感,而是害怕“遗臭万年”。一个仁人志士杀身成仁,不是出于宗教激情,而是为了“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人做什么事情总是假定后代的眼光看着自己。《兰亭序》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北岛说“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这种历史感是一脉相承的。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我们既是山川湖海中的旅行者,更是时间和历史中的过客。摩崖石刻是中国人留在山河大地上给未来的留言,是对未来的旅行者和访问者的告白。遍布中国大地的摩崖石刻,是一代代风流人物灵魂的痕迹,是庞大的历史档案馆,是中国书法的宝库。石刻的内容则题名、纪功、诗、赋、赞、颂,无所不包。一处石刻就像发出邀约,引发下一个诗人的呼应冲动。一代代人来赴这场跨越千年的雅集,往往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成就了泰山大观峰崖壁和桂林七星岩、石门汉魏十三品这样的丰碑。
岂止这些经典名作,在中国每一座城市内外,通常都有摩崖石刻的聚集。你在城市周边的山林中游荡,多少次不经意抬头就能遭遇古人的字迹。这遍布摩崖石刻的地方才是我的祖国和故乡。
武夷山九曲溪摩崖石刻
在我的家乡福建,重要的摩崖石刻就有武夷山九曲溪摩崖石刻群、福州乌石山、于山、冶山、鼓山摩崖石刻群、泉州九日山祈风石刻群、德化县九仙山摩崖石刻群、厦门万石岩摩崖、魁星山摩崖石刻群、鼓浪屿摩崖石刻群、漳州云洞岩摩崖石刻群……我在少年时代就跟着漳州的书法家王作人先生拓印云洞岩摩崖石刻。云洞岩曾经是宋朝朱熹读书的地方,历代文人雅慕朱熹的都来这里题字刻石,也形成聚落。先师王作人先生编撰有《云洞石刻录》,跟着他在云洞岩的崖壁上上下下攀爬拓印,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地植入了少年的心灵。中华文脉千年不绝,摩崖石刻居功厥伟,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漳州云洞岩摩崖石刻群
这些古代摩崖石刻群,如今都成了风景区,也都变成世界级、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跟泰山管委会的人开玩笑说,你们应该请我在大观峰崖壁写一首诗刻上去。咱们得延续中国的不息唱和的摩崖石刻传统,不应该被西方博物馆学封存了。管委会的同志笑着说:老师,真的不行啊,世界文化遗产红线里面,一草一木都碰不得的。
其实泰山上的刻字,起码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赖少其先生的“太阳大如斗,群山皆抖擞。按剑又狂歌,立马大关口”落款写着一九九一年。此石刻书法沉雄大气,隶书中带有楷书,“大”字则明显是经石峪《金刚经》写法。诗歌天真烂漫如儿童顺口溜,脱口而出,痛快淋漓不失豪侠,算得上泰山摩崖石刻新的佳作。这是很好的启发,其实我们可以在一些现在还不是景区的地方开拓、创造新景区。应该有一座新的山,铭刻当代文人的诗文书法,致敬我们伟大的传统,为我们的后人创造新的文化遗产。这么伟大的传统,不应该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东山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向全球的少年儿童小诗人们征稿,征集他们诗歌的手稿,把这些手迹刻在海边的礁石上。这些儿童诗歌均经过国内外优秀诗人们的评选,今年从5000首来稿中精选500首刻石。工作团队精心挑选每块石头刻哪一首诗,并在当地文旅部门备案。当前刻石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些童诗想象力奇诡不羁,语言清新大胆,趣味横生,具有巨大的心灵抚慰能量和脑洞开启能力。孩子的字迹也同样天真烂漫,可爱至极。这样一片撒满孩子们诗歌书法礁石的海滩,必将是一种人文之旅、童心之旅、脑洞之旅、疗愈之旅,这对世界各地的人们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将是冥想沉思、网红打卡、婚纱摄影、亲子旅游、文学研学的理想场所。
中国人的旅游注定是文旅,所以文化局和旅游局注定要合并。刻石的海滩本来并不是景区,但它注定会成为网红景点。文化的叠加必将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经济增长,但更重要的是,这是对摩崖石刻伟大传统的致敬,是中华文脉不息传递的创新之举!
(作者:邱志杰,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