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古老的诗词歌赋到精美的传统技艺,从独特的风俗习惯到深邃的哲学思想,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风雨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海来阿木作为一名音乐唱作人,他的音乐之路,是从大凉山的风土人情中蜿蜒而出的。他的作品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阿果吉曲》饱含着对女儿的思念,融入彝族音乐元素,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别知己》则以质朴的情感、悠扬的旋律,传递着彝族人民对友情的珍视。这些音乐作品不仅在国内广为传唱,更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让世界听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动人旋律,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全球化浪潮下,多元文化相互激荡,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更要坚定文化自信,立足本土文化,积极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就像音乐人海来阿木,坚守民族音乐的阵地,将彝族文化的独特性展现给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需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如今,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形式广受欢迎。文化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善用新媒体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坚定文化自信,还需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文化工作者应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在交流互鉴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而传播中国声音则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期待更多的文化工作者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笔,以创新的传播方式为墨,书写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力量,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