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然受纽约中国乐团邀请,在林肯中心担任独奏。
受访者供图
2024年1月,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回荡着一阵阵来自东方的悠扬笛音,这是青年竹笛演奏家刘笑然的第三场个人音乐会。他站在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上,将一支支中国旋律吹入异国听众的耳中。这场音乐会是他在异国举办的首场个人演出,也是他多年来执着追寻的梦想写照。他说,自己的理想很简单——“让纽约听到中国音乐”。
笛声初起
刘笑然出生于河北唐山,他与竹笛的缘分,始于小学六年级的一次偶然。那天,他在央视文艺频道的宣传片中看到一位女孩吹笛,清亮的笛音令他心动不已,便央求母亲带他去学习竹笛。
第一次接触竹笛,他便能吹奏一首小曲,老师夸他有天赋,这给了他极大的鼓舞。而更巧的是,多年后他得知,宣传片中那个女孩竟是他的师姐。“这真是奇妙的缘分。”刘笑然笑着说。
初中时,他每天背着竹笛去学校,放学后留在体育器材室练习。少年时代的坚持,就这样在反复练习中扎下根。他开始萌生报考音乐学院的想法。
初三时,他参加了“北京竹笛邀请赛”,赛后受到评委鼓励,决定去北京专门学习竹笛演奏,把大部分时间投入竹笛训练中。
2012年,刘笑然以全国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主修中国乐器表演。在这里,他接触到来自不同民族的乐器与音乐文化,有机会跟随腾格尔、乌日娜等知名音乐人学习,也在与马头琴、新疆十二木卡姆等多样乐器的对话中拓宽了对音乐的理解与边界。
“我们系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同学,大家练的乐器风格各异,但经常一起交流,我从中受益匪浅。”他说。
大学毕业后,他成为北京中关村二小的一名音乐教师。他享受与孩子们探讨音乐的过程,也在教学中获得了诸多荣誉。然而,他内心那份关于舞台与音乐创作的热情从未消退。
“本科时我就经常为流行歌手伴奏,比如凤凰传奇的几首歌里就有我吹的笛子。那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以后注定要活跃在舞台和录音棚。”他说。
真正促成他走向海外的,是与几位纽约大学留学生的聊天。那时他们正在北京筹划一张世界音乐专辑的毕业设计,邀请刘笑然参与竹笛录制。
在聊天中,对方建议他出国深造,了解不同的音乐制作体系,也许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个提议打动了他。2018年,刘笑然带着竹笛和理想,踏上前往美国的旅程。
坚持梦想
初到纽约,刘笑然一边学习语言,一边感受城市的艺术氛围。为深入了解行业运作,他进入普瑞特艺术学院攻读艺术管理硕士。“那时我才意识到,艺术管理几乎涵盖所有门类,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艺术世界。”他说。
尽管学业充实,但他与竹笛的联系却在悄然疏远。受疫情影响,纽约的演出市场几近停摆,毕业时艺术团体也不再扩招。他一度找不到任何与演奏相关的工作。
“那几年是我最迷茫的时期,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会放弃十几年来坚持的竹笛。”刘笑然说。
为维持生计,他先在炸鸡店打工,后又成为LV品牌第五大道门店的销售顾问。“这份工作帮了我很多。”他说,“每天与人打交道,我学会换位思考,也更能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方式。”
两年后,纽约的音乐演出市场开始回暖,刘笑然捕捉到机会,开始筹备自己的“回归”演出。而他的目标,就是卡内基音乐厅——无数音乐人梦寐以求的舞台。更特别的是,这是音乐厅首次迎来以中国竹笛为主角的独奏音乐会。
音乐厅方面对这一东方传统乐器充满兴趣,“他们说,没想到它的声音竟然如此明亮清澈。”刘笑然说。
经过四个月的筹备,刘笑然终于站上了卡内基的舞台。那一晚,他演奏了七首不同地域风格的作品:有东北的豪放、江南的柔婉、内蒙古的辽远、西藏的空灵……“这是我第一次在一场音乐会里融入这么多风格,虽然难度很大,但我想让纽约的观众感受到中国音乐的丰富与多元,再难也值得坚持。”他说。
演出大获好评,现场三至四成观众是外国人,许多人在演出后主动走上前,向他表达感动与惊喜。“他们说,这场演出让他们看到了中国音乐不一样的一面。”刘笑然回忆道。
这场音乐会不仅为他打开了纽约乐坛的大门,也让“竹笛”这一传统乐器,在异国他乡响起了新的回声。从此之后,刘笑然真正走上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连接东西的音乐之路。
跨界交流
2025年初,中国歌手周深开启世界巡回演唱会北美站,刘笑然受邀全程参与,成为舞台上的民乐演奏者。周深的作品融合大量中国风元素,他本人也特别希望现场能有真实的东方器乐相伴。
这场巡演将中国传统乐器与当代流行音乐融合,反响热烈,不仅刷新中国内地歌手在北美的巡演场次和总票房纪录,也展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的感染力与自信。
“站在舞台上,看见那么多观众被竹笛与箫打动,我特别自豪。这不仅是周深老师的光芒,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次高光时刻。”刘笑然说。
不满足于与流行音乐的合作,刘笑然还不断探索更新的表达。他曾在纽约联合几位电子音乐人,策划了一场竹笛与电音融合的演出。
“虽然对观众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体验,但他们很快沉浸其中,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氛围和情绪。”刘笑然说道。这次尝试坚定了他“民乐也可以很潮”的信念。
除了演出,他还积极投身民乐的教学与传播。他曾前往耶鲁大学伯克利学院演讲,向师生介绍竹笛的发展与演奏技巧。“他们已经成立了一个由学生、教授和镇上居民组成的小民乐团。我所做的,是帮他们拓宽视野,促进对中国音乐的理解。”他还持续为该民乐团提供辅导,分享练习方法,提升演奏的准确性与表现力。
在意想不到的场合,刘笑然的竹笛也同样奏响。一次朋友的生日聚会,他为电影《钢琴家》主演布罗迪等嘉宾演奏竹笛。这是一名华人服装设计师策划的私人聚会,她特意安排了这场即兴演出,希望让嘉宾听到东方之声。
笛声响起,全场静谧;表演结束后,掌声雷动。有嘉宾表示,他从笛音中感受到中国音乐“写意”之美。这样的反馈令刘笑然十分动容:“无论是艺术家还是音乐爱好者,只要因为一段笛声而靠近中国音乐,我的坚持就是值得的。”
作为一位活跃在国际舞台的中国民乐演奏者,刘笑然始终相信:只要持续吹奏,东方的音乐终将在更广阔的世界回响。他也将继续行走于舞台与课堂之间,用竹笛讲述属于中国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