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对于文艺界来说是及时雨。文艺界前一个时期比较混乱,有些不该说的话,在说;有些不该做的事,在做;有些不该演的节目,在演。尤其是我们相声,有些旧社会都不演的相声,后来都被重新拿出来演。这主要是由于,现在的有些演员过分强调相声的娱乐性,认为只要观众乐了,相声就完成任务了。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我13岁学徒说相声,师父就没有这么教育过我。相声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虽然要敢于讽刺,但是讽刺不能过火,要恰到好处;虽然娱乐性很强,但更多的是要有现实意义; 实际上,每一段相声都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要说新唱新。
说相声,不能一味地为了钱,为了收视率,为了票房。我常常对徒弟们说,要了解相声的历史,历史上相声的上座率并不高,天天演,客也满不了。不仅如此,门票价格也要合理。2003年,我们创办了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当时经过市场调研,定价20元,现在13年过去了,还是20块钱,很多老百姓都爱来听相声。虽然定价不高,我们对相声的内容要求却很高。我们规定黄色幽默、黑色幽默不能过火,不能说脏话。我们严格要求说正统的传统相声,新相声要说传播正能量的。在我们这里,明星演出不收高价演出费,我们是可以容纳400人的演出场地,老艺术家仅给500块钱,年轻的给300块钱。
不得不说,现在有些小剧场的相声不堪入耳,没有正确的舆论指导,不是歌颂宣传主流。如何去改变呢,这个很重要。我认为,关键是要落实习主席讲话的精神,各级管理部门要狠抓落实。同时,要改变艺术片面追求上座率,追求经济效益的不良风气。艺术这个东西,不养巧不养老,18岁很难成为艺术家,因为阅历还不到。当然,现在也有个别18岁就成为全国著名演员的情况,我个人觉得还欠火候,用北京话说是,“米饭夹生”,吃了不消化。对此,习主席讲的很清楚,艺术是一步一步的,不能只看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