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高尚信仰 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
在姜宗福的书中收录了一些诸如戴碧蓉、时传祥、欧阳海、罗盛教等看似过时的英雄。对此,他认为,没有过时的英雄,只有过期的教育。比如时传祥,现在的孩子的确很难再见到城市掏粪工人,但当年他们“宁可脏一人,洁净千万家”的精神却还在,而且,在当下更需要。
可如今,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这种精神的牺牲品。改革开放了,日子好过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整天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将全部的精力花在教孩子学特长、补课上,忽视了对孩子的三观教育。在家长们的影响下,孩子们读书不再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是为了出人头地,赚钱过上好日子。由于极少有人会给孩子们讲英雄的故事,导致孩子们对于戴碧蓉、欧阳海、罗盛教等英模的淡忘。人们甚至不再提倡孩子们见义勇为,乐于助人,让孩子们失去了英雄情结,唯我独尊,唯利是图,不再坚强。只要受到一点点挫折,动辄哭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甚至跳楼或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不为名利为育人 好作品要遇上好时代
1999年10月,《中华历史人物童谣》书稿杀青,恰逢组织上选派他到国家建设部城建司风景名胜处挂职。一有空,他就怀揣着厚厚的书稿满北京城去寻找出版机构,没想到,满怀希望的他得到的答复几乎是异口同声:“书的内容很好,但市场不好,去别的出版社看一看吧。”姜宗福感到非常失望,但并未绝望。他将书稿复印了二十多份,分别寄给国家部委有关领导,痛陈为孩子们提供健康读物,正确竖立三观的重要性,但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不得已,他只好将书稿暂时束之高阁。
2005年,组织上派他到临湘挂职分管教育,他利用“职务之便”在临湘市实验学校开展“传唱历史人物童谣,争做德智体美少年”活动,引起了轰动。教育局的领导提出,是不是作为校本教材由教育部门出钱公开出版,指令全市的幼儿园、小学生人手一册。姜宗福婉言谢绝道:“我花这么多心血不是为了敛财,而是为了育人。好作品总会遇上好时代,总有一天会有出版社良心发现,育人比赚钱更重要!”
好时代终于来了。2012年,习总书记首次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让姜宗福看到了希望。他深有感慨地说:“习总书记真正看到了中国问题的实质。腐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下一代正在被宠坏”。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加上西方文化的冲击,让许多孩子只懂得追求享乐,鄙视英雄,自私狭隘,爱党爱国的意识淡薄。各级各部门虽然也意识到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可该怎么样抓,却一头雾水。大多数教育机构整天让学生们机械地背诵“24字”,有的甚至把党课搬到了幼儿园的课堂。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引起了家长和学生的反感。
这让姜宗福想起了压在箱子底下的《中华历史人物童谣》,赶紧沉下心来重新打磨。在东莞潇湘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罗建云的精心策划下,光明日报出版社慧眼识珠,仅花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便出版上架。此时,他的女儿已经整整20岁。
许多人不明白,当初组织上征求姜宗福的意见时,他为什么会放弃风光无限的行政岗位而选择了清苦的教师职业。这一切源于当年他分管教育时,发现家庭教育、教师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百般宠溺,万般迁就,只要认真读书,什么非分的要求都可以满足。教师为了利益,把孩子当作赚钱的工具,不补课就百般刁难。教育似乎成了一个巨大的名利场。这让姜宗福感到无比的恐惧。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三观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命运。
在他看来,从政改变的只是一方水土的面貌,但教育却可以影响整整一代人。当下的中国物质上并不匮乏,精神层面却出现了巨大的空洞。思前想后,他果断地选择了教育。他希望《中华历史人物童谣》能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良读物。
在信仰缺失的年代,重提英雄,对于培养孩子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历史是一面镜子,孔融让梨令我们懂得礼让他人;祖逖闻鸡起舞教人发奋向上……学童谣,懂历史,尊老爱幼,珍惜友谊,爱护和平……天真无邪的孩子在歌谣中学习,在歌谣中入眠,在歌谣中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应加强儿童教育工作,引导儿童成为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的全面型人才,为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复兴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