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文艺评论 > 正文

萨顶顶:让中国感音乐走向世界 国际化语汇是关键 (2)

QQ截图20161212104732

自嘲“低产”却依然“活跃”:我很幸运!

萨顶顶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她说“像我这样低产的歌手,还能这么活跃,是很幸运的。”在她看来,“高产”和“活跃”是可以划等号的。“我只有5张唱片,产量真的比较小,特别感谢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对我的鼓励和认可,让我目前还继续活跃在乐坛上。在我看来,‘高产’和‘活跃’真的可以划等号,在现在的音乐市场上,你有300首歌和你有30首,命中率绝对是不一样的,推向市场的歌越多,能够让观众喜欢的机会就越多。”

但是人的创作能力是有限的,高产是不是意味着质量下降?对于记者的追问,萨顶顶坦诚道,当超过正常的创作能力时,产量和质量是成反比的。“我只有30多首歌,我觉得我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创作上,因为我是个创作性的歌手,我真的是需要时间去思考的,花大量的时间去写去创作,做音乐有时候精细得就像绣花一样。真正的‘高产’是在质量高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产量。”

不可否认,如果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创作上,音乐人出去演出的时间就会减少,演出机会少就意味着收入会下降,对于如何平衡增加创作的时间和维持一定的收入水平,萨顶顶表示,“在我和环球唱片合作的这十年里,已经奠定了萨式音乐风格的风向标。我是不是还应该继续在舞台上唱下去?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前十年,我的形象已经定位得非常清晰了,我的音乐风格也非常明确了,后面的时间,我想可以更多的真正去创作一些音乐——一些你想要做还没有做出来的那些音乐。”

萨顶顶感慨说,“花无百日红!你必须要提前想到你自己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并且要早一点进入到下一步。在未来,我会要进入到整体的创作中,演出当然也会去,但是不会像之前安排得那么满,让自己没有时间去创作。我会跟音乐团队安排固定的音乐创作时间,以保证不断推出新的高质量的作品。”

萨顶顶的“跨界”方向:致力于先锋性的音乐艺术倡导

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跨界”,萨顶顶的“跨界”方向是电影配乐和幕后创作。

她说,“一直以来,我很喜欢电影,我觉得电影给我带来的是巨大的提升想象力的空间。我真的是一个电影迷,我看一个电影的情节可以看30多遍,我很好奇导演是怎样才能把它拍成那样的。之前其实也有一些导演邀请我去演但我一直都没有答应,原因就是我太喜欢音乐了。对我来说,我越学习音乐,越去看那些古籍,我就越认为音乐是一个非常大的事业,它简直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任何文化都能在音乐里面去延伸、去体现、去彰显。而电影配乐是一个音乐和电影交汇交融的领域,这是我很想尝试的工作。”

很少有人知道,萨顶顶在电影音乐、舞剧音乐方面已经研究了很多年,而且有一些很成功的作品,比如《剑雨浮生》的主题曲《自由行走的花儿》、《喜马拉雅王子》的主题歌《神香》、《锦衣卫》的同名主题歌等等,她还给杨丽萍的舞剧《孔雀》写过主题歌《雀神》。“给一部电影、一个舞剧写完整的音乐,做音乐总监,这种跨界可以碰撞出新的创作理念和火花。”萨顶顶这样形容自己新的创作方向。

“我还会更多地参与先锋性的音乐艺术倡导。早在我获得BBC世界音乐奖开始,我就在不停地尝试将列入非遗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写入到现代音乐中,让‘非遗音乐’从小众逐渐成为大众,成为被国际音乐市场普遍认可的世界音乐风格。环球唱片和我一直致力于此,而且还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萨顶顶如是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萨顶顶   先锋性   中国音乐   “中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