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文艺资讯 > 正文

诺奖开奖!她和他

当地时间10月10日下午,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Mats Malm)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授奖词为:“对于叙事的想象充满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象征着一种跨界的生活形式。”

彼得·汉德克的授奖词为:“凭借着具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延和特性。”

今年,新闻发布会不再只有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常任秘书一人唱“独角戏”,评委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前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等5位评委也现身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安德斯·奥尔森向记者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并阐述了委员会的工作。他讲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发生了自1901年以来最大的变化,负责候选人预选的评选委员会增加了5名外部专家,并在评选过程中拥有发言权和投票权。

据悉,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分别在1915年、1919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36年、1949年和2018年。这其中有6次是推迟至第二年颁奖,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Olga Tokarczuk)

波兰作家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生于1962年。当代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1987年以诗集《镜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坛,而后接连出版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E.E》《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等,受到波兰评论界的普遍赞扬。

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观照波兰的历史命运与现实生活。曾两次获得波兰文学最高荣誉“尼刻奖”评审团奖,四次获得“尼刻奖”读者选择奖。2019年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两部力作《糜骨之壤》和《怪诞故事集》版权已于数月前花落浙江文艺出版社。其中长篇小说《糜骨之壤》同名电影获2017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怪诞故事集》系作者最新作品。

彼得·汉德克

(Peter Handke)

奥地利作家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1942年出生,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作家之一。1965年,汉德克公开发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大黄蜂》,之后遂放弃学业,成为一名自由作家。

1966年,汉德克的剧作《骂观众》发表后,他开始受到关注。1967年,汉德克最著名的剧作《卡斯帕》发表,在欧洲被誉为“play of the Decade”,《卡斯帕》已成德语戏剧中被排演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汉德克于1973年获毕希纳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2014年获得国际易卜生奖。

相关资料: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回顾

2017年:石黑一雄,代表作:《被掩埋的巨人》《长日留痕》《群山淡景》《浮世画家》

2016年:鲍勃·迪伦,代表作:《像一块滚石》《答案在风中飘荡》

2015年: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女),代表作:《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2014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代表作:《暗店街》《星形广场》《青春咖啡馆》

2013年:爱丽丝·门罗(女),代表作:《快乐影子舞》《逃离》

2012年:莫言,代表作:《红高粱》《丰乳肥臀》《蛙》

2011年: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代表作:《十七首诗》《途中的秘密》

201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代表作:《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城市与狗》

2009年:赫塔·米勒(女),代表作:《呼吸钟摆》《河水奔流》《行走界线》《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2008年:勒·克莱齐奥,代表作:《乌拉尼亚》《战争》

2007年:多丽丝·莱辛(女),代表作:《金色笔记》

2006年:奥尔罕·帕慕克,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

2005年:哈罗德·品特,代表作:《看房者》《生日晚会》《归家》

2004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女),代表作:《钢琴教师》《死者的孩子们》

2003年: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代表作:《耻》《幽暗之地》

2002年:凯尔泰斯·伊姆雷,代表作:《无形的命运》

2001年:维·苏·奈保尔,代表作:《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街》

2000年:高行健,代表作:《灵山》

1999年:君特·格拉斯,代表作:《铁皮鼓》

1998年:若泽·萨拉马戈,代表作:《失明症漫记》

1997年:达里奥·福,代表作:《喜剧的神秘》《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

1996年:维斯瓦娃·辛波丝卡(女),代表作:《向自己提出问题》《呼唤雪人》

1995年:谢默斯·希尼,代表作:《通向黑暗之门》《在外过冬》

1994年:大江健三郎,代表作:《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1993年:托妮·莫里森(女),代表作:《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

1992年:德里克·沃尔科特,代表作:《西印度群岛》

1991年:纳丁·戈迪默(女),代表作:《七月的人民》

1990年:奥克塔维奥·帕斯,代表作:《太阳石》

1989年:卡米洛·何塞·塞拉,代表作:《为亡灵弹奏》

1988年:纳吉布·马哈富兹,代表作:《街魂》

1987年:约瑟夫·布罗茨基,代表作:《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1986年:沃莱·索因卡,代表作:《雄狮与宝石》

1985年:克洛德·西蒙,代表作:《弗兰德公路·农事诗》

1984年: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代表作:《紫罗兰》

1983年:威廉·戈尔丁,代表作:《蝇王·金字塔》

1982年: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1981年:埃利亚斯·卡内蒂,代表作:《迷茫》

1980年:切斯拉夫·米沃什,代表作:《拆散的笔记簿》

1979年:奥德修斯·埃里蒂斯,代表作:《英雄挽歌》

1978年: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代表作:《魔术师·原野王》

1977年:阿莱克桑德雷·梅洛,代表作:《天堂的影子》

1976年:索尔·贝娄,代表作:《赫索格》

1975年:埃乌杰尼奥·蒙塔莱,代表作:《生活之恶》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尧(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