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今年上半年以来,在人民日报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日报社文艺部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紧紧围绕主题主线,进一步壮大主流声音;积极贴近时代脉搏,主动回应受众关切,进一步创新文艺宣传;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踊跃探索融合传播,进一步扩大传播阵地。通过出新出彩的文章、版面和新媒体产品,为建党百年营造良好氛围,为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吹响文艺号角,凸显党报文艺宣传引领文艺创作和社会舆论的责任担当。
围绕建党百年等主题主线,着力打造名牌栏目,重大主题宣传做出特色、做出水平、做出影响,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凸显文艺特色,人民日报文艺副刊建党百年主题宣传3个栏目持续升温、7块专版浓墨重彩,打出一套阵势夺目的重大主题宣传组合拳。从去年年底开始统筹部署建党百年文艺宣传,策划早、布局细、落实快,今年年初先后推出《品味红色经典》《致敬革命前辈》《逐梦》3个重点栏目,多线并进、各具特色、逐步升温。“七一”前后,策划推出7块专版,按照电视剧、舞台艺术、电影、歌舞等不同文艺门类,集中推介优秀主题性作品,用丰硕文艺成果为百年华诞真情礼赞、深情放歌,把建党百年文艺宣传推向高潮。
人民日报2021年4月28日第20版
凝聚名家大家,老中青三代在品味红色经典中达成认知最大公约数,展现“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网上网下都获得高度关注和普遍赞誉。《品味红色经典》专栏于今年1月28日正式推出,目前已刊发30余期40余篇文章,几乎篇篇是独家、期期有亮点。老一代作家艺术家深情回顾经典背后血与火的历史,革命后代真情讲述经典蕴含的精神内涵,公众人物动情分享自己对经典的体味与感受……这一栏目多篇文章登上微博热搜,仅青年演员王源一篇文章话题阅读量就超3.1亿,在网络和朋友圈刷屏,在互联网舆论场引领起读经典、品经典、学经典的红色风潮。报社领导十余次批示表扬,肯定其“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办出了影响”。中宣部新闻局给予充分肯定,称赞该栏目历史故事讲得好,叙述主体选得好,“圈粉”对象抓得好,在庆祝建党百年宣传中展开了独特的红色经典画卷。
发挥资源优势,刊出美文佳作,真情讲述党的故事,生动彰显信仰之美。春节期间,文艺副刊连续推出8块专版,从文学、戏剧、影视、读书、美术等不同角度,聚焦年俗年味,烘托节庆氛围。这些专版特色亮点多,传播效果好,一些文章及新媒体作品阅读量达上千万。《致敬革命前辈》《逐梦》栏目书写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涌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与先进模范,讲述人们身边各行各业共产党员的奋斗故事,《为英雄而歌》《谷文昌的兄弟情》《一叠珍贵的收据》等一批饱蘸感情的佳作,通过生动具体的故事为历史增添血肉。多篇文章被读者称为“生动的党史教材”,尤其在英雄楷模的家乡引发“悟初心、学英雄”的热潮。
人民日报2021年5月1日第8版
抓住重大命题,结合文化文艺特点,以新维度新高度,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大命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专栏持续发力,保持在舆论场上的引领之势。通过总结文化传承创新启示、梳理文化建设成就,把深入宣传重要思想与深入观照文艺现实结合起来。今年以来,张炜、温儒敏、廖昌永、童自荣、吴文光等各领域名师大家持续发声,表演、配音、古琴、喜剧、艺术设计、景观设计、传统服饰、文学翻译、诗词文化等文艺门类覆盖面持续扩大,充分体现党报文艺理论宣传的“高人一筹”。
面向时代读者,创新宣传方式,让文艺宣传新风扑面,深刻且生动,曲高且和众
文风新,文艺评论研讨更深入更生动。今年以来,文艺副刊评论栏目按照保持高水准、扩大覆盖面、将讨论推向深入的要求,不断开拓关注视野,深化细化选题,改进文风、创新表达。著名喜剧演员陈佩斯撰写的《用好的作品推广喜剧艺术》结合自身实践,阐发喜剧创作创新经验,对中国喜剧发展提出极具建设性、启发性的见解,被许多创作者、演员、评论家点赞“文风质朴、干货满满”,在微博上获得6000多万次的话题阅读量并登上热搜。全国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针对社会关注的语文教材和古诗文教学问题,权威发声、回应关切,微博话题量达6200多万。立足时代前沿,聚焦文化领域新动向,深刻诠释文艺作品背后魅力,文艺副刊带领读者细品艺术百味,感受时代风尚。
视角新,版面更接地气、更有朝气。《我们这里的年轻人》专栏聚焦火热的现实生活,展现年轻人的青春风采、担当精神,以扑面的时代气息和青春朝气进一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文化遗产版结合“国际博物馆日”等重要节点第一时间推出专版,版式风格典雅、灵动大气,文章权威、专业、独家,亮点重点突出。
形式新,让题材和体裁的合力最大化。连环画这一艺术门类已经淡出人们视野很久了,文艺副刊《脱贫故事绘》专栏巧用连环画描绘脱贫攻坚动人画面,让传统的艺术形式重回人们视野,并且和乡土大地上的脱贫攻坚事业产生奇妙契合,直观、生动、鲜活,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及脸书相关账号主动将部分作品翻译为英文发布。
人民日报2021年6月8日第20版
在融媒体战场主动作为,通过二次传播N次传播推动文艺宣传进一步扩大三个覆盖面、发挥三个作用
权威转载、二次传播,凸显人民日报文艺的含金量。今年,《新华文摘》先后全文转载《品味红色经典》栏目中记者采访艺术家郭兰英、作家马识途整理的两篇文章,推出“人物·回忆”专辑。副刊作品《华屋村,那挺立的十七棵松》等也被《新华文摘》在《文学作品》专栏转载。文艺副刊针对前沿新知进行科普的《开卷知新》栏目,迄今刊发30余期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5次,多次作为《新华观察》文章重点推荐。
融合传播、一鱼多吃,对版面文章做好精心推送。上半年涌现出一批传播量数以千万甚至过亿的优秀案例,总结其中经验,一是利用公众人物号召力,青年演员王源文章微博话题量3.1亿+,成功圈粉众多年轻群体;方志敏女儿方梅文章1.6亿+,让“致敬先烈”刷屏网络。二是主动设置议题,结合“中国天眼”的科普文章,编辑主动从国家天文台拿到“天眼”近年捕捉到的脉冲星音频信号等第一手素材,和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联合制作推出短视频,#来自宇宙深处的语音留言#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1.5亿+。三是做好融媒体加法。在刊登时代楷模张桂梅谈江姐的文章同时,编辑自行剪辑出视频,在张桂梅获得“七一勋章”后,“文章+版面+视频”组合传播,效果突出。
整合资源、形成矩阵,探索文艺全媒体报道。针对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在各大媒体架起直播设备“严阵以待”的情况下,人民日报社文艺部资深跑口记者准确预判新闻重点,以图片报道为主、以文字报道为辅,在微博上“先声夺人”、抢抓时效,再发表网络时评、引发共鸣,最后在副刊版面上进行深度报道、厚重权威,探索出一条报纸编辑部门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实现创新的全媒体报道路径。
4长线思维、打造品牌,推出系列新媒体产品。继去年一炮打响之后,今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再次推出访谈文艺界代表、委员的新媒体产品《两会艺览》。10期节目在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达8.2亿,6期节目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5期话题阅读量过亿,两会文艺好声音深入人心,在重大主题融媒体报道中发挥了专业优势。今年,文艺部还与中宣部出版局合作,每月制作“书映百年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好书荐读”书单长图,全网发布,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超过2亿,学习强国阅读量过千万,书单内容还转换为音视频在互联网平台推送。
人民日报2021年6月18日第20版
结 语
人民日报文艺副刊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精心策划组织文艺作品、栏目和版面,重点宣传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传好“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全国“两优一先”事迹,宣传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宣传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现已推出《展时代画卷 谱奋斗华章》专栏,刊发文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系列文章,代表人物有铁凝、李雪健、廖昌永、黄豆豆、高满堂、苗月等作家艺术家。其中,李雪健的文章《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结合自己塑造焦裕禄、杨善洲、甘祖昌等优秀共产党员形象的思考感悟,讲述真诚朴实、深情动人,在微博上,#李雪健谈珍惜演员两个字#登上话题热搜,超6000万阅读量,引发热议。《品味红色经典》《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逐梦》《致敬革命前辈》《我们这里的年轻人》等栏目也结合各自定位,推出系列文章。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将进一步提升文艺宣传水平,扩大文艺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有力、正能量更加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社文艺部、研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