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文艺理论 > 正文

【文化纵横】信息爆炸时代,我们为何读书

文化纵横

作者: 周少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导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第一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纲要目标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宣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指出,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古人常言:“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在自古就有崇文重教、惜时劝学传统的农耕中国,“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几乎成为中国人的传世信仰。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日趋严重地深陷在“表象阅读”“碎片阅读”之中,眼不离机、机不离手,成为绝大部分“机民”的生活常态。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也在无时不在挤压着国人的读书时间。为何读书?读书何用?时常受人质疑。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促进全民阅读,提升公民整体素质,成为亟需国家推进的战略行动。从国家战略行动的站位高度,从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长远眼光,促进全民阅读、提升公民素质,应是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内在构成,应是全民自觉参与的人本工程,需要从读书理念、读书氛围、读书服务和公民幸福、公民素质等各方面加以系统地梳理和持续关注。

中国人自古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指人生修炼和素质提升的两条基本路径,而“读万卷书”则是人生修炼的起始之基和终身之功。

读书学习是提升素质的起始之基。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也是一个专业化社会,一个人的知识积累,决定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功业,所以,重视教育和学习,是每一位家长和孩子的头等大事。从十月怀胎时的“胎教”,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的选择和学习,甚至节假日“校外班”的“附加学习”,都离不开最基本的读书学习。这是人类文明渐进和公民素质提升的基本之功,也是其后人生修炼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之功。

读书学习是成本最低的素质提升路径。人们常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说的就是读书学习的机会成本和实施成本。“行万里路”,徒步旅行费时费力,而要省时省力,就需要交通费、住宿费和大量的时间成本,而“读万卷书”,只需要一本书和一颗平静的心,而且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随时进行。古人有“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在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今人则可以坐飞机读、坐高铁读、坐地铁读,只要你有一颗爱读会读的“读书心”就行。

读书学习是需要终身躬行的修炼路径。“活到老、学到老”是中国人的古老信仰,“终身学习,跟上知识社会的前进步伐”,则是新时代的紧迫要求。虽说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通过读书学习得到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是实际躬行和应对问题的分析指南和知识基础。只有在知识与实践的互动互进中,一个人的知识修养和公民素质才能得以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文化纵横   读书   全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