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化中国 > 正文

吴瑕:曲艺的别名是审美

本报记者彭俐

自古巴蜀之地多才子亦不乏才女,才子有司马相如、李白、苏轼……才女有卓文君、花蕊夫人、薛涛……那么,为什么单说今日四川扬琴艺术家、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吴瑕,才比薛涛呢?道理很简单,作为唐代女诗人的薛涛曾以创制“薛涛笺”而闻名,当今琴女吴瑕也以她发明“花鸟画旗袍”而著称,虽然二人相隔时间千年之久,却同样是锦心绣口,才华横溢。

中国是曲艺艺术(即说唱艺术)大国,各地、各民族曲种共计多达400多个,而四川扬琴已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登记在册。在为数不多的演唱者中,吴瑕可谓一枝独秀。与其他曲艺艺术家不同,她最大的特点是复合型的“三栖”人才,是同时在扬琴演唱、旗袍设计、工笔花鸟三个领域头角峥嵘的人物。2017年盛夏,她来京参加中国曲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机,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吴瑕

吴瑕

1. 《贵妃醉酒》真醉假醉,演唱悟性谁是谁非?

吴瑕以锦官城——成都的民间传统艺术——四川扬琴(又称四川琴书)而名噪一时,一曲传统经典唱段《贵妃醉酒》曾让她荣获第六届(2008年)中国曲艺节优秀节目奖、牡丹奖新人奖。

说到巴蜀之地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曲种——四川扬琴,颇有点儿类似北京琴书,却比北京琴书的“年龄”大得多,生旦净末丑角色齐全,大致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前者坐唱,后者站唱。但是,二者的演唱都需要三五人来伴奏。北京琴书由三弦、四胡、扬琴等伴奏;四川扬琴则用扬琴、三弦、京胡、二胡、怀鼓、鼓板伴奏。大约200年前,成都艺人已经组成“行业协会”——三皇会,定期在茶馆聚会演唱,并登门入户表演“堂会”。

吴瑕的师爷,是锦官城赫赫有名的曲艺家——四川扬琴泰斗李德才。他的“德派”唱腔,将“坐地传情”的艺术提升到炉火纯青的高度。她的师傅,则是红透整个四川盆地的曲艺家、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四川扬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述。最有意思的是,三代四川扬琴艺术家,吴瑕的师爷李德才,男唱女腔(如梅兰芳);而吴瑕的师傅徐述,女攻男腔;吴瑕本人则女唱女腔。然而,他们三代师徒有一共同点,即全都是此曲种的顶级声腔,被痴迷的观众追慕、追捧。

师傅徐述对吴瑕是嘴里不夸,心里喜欢,尤其对徒弟不加掩饰的那股子傲劲儿,也并不责备,而是开怀不已地“数叨”:“瞧瞧你那一副吃不完、用不尽的样子吧!”

作为典型的“80后”一族,吴瑕身上绝没有她上一辈人外表做出来或内里冒出来的所谓谦逊或谦卑。她说话时眉毛非常有力地上扬,眼角也跟着急速上扬,眼神也随之狠狠地上扬。

吴瑕演唱的四川扬琴名曲《贵妃醉酒》,让她一再上电视、得大奖,先是2006年中国曲艺艺术的“重镇”天津的电视台,一档曲艺节目《鱼龙百戏》,邀请她“出镜”;之后不久,中央电视台的曲艺栏目《曲苑杂坛》请她“出演”;再后来,就是省市级、国家级曲艺奖项的纷至沓来……她不无调侃地说:“没办法,这段唱曲给力,让我的运气好,风水旺啊。”

天下所谓的运气好,全都是功夫做到家,而后水到渠成的事情。

牡丹奖的评委们说:“吴瑕演唱的《贵妃醉酒》,人物刻画准确。不温不火,拿捏适度。”

但是,“准确”两个字,谈何容易?

同样是唱贵妃,有人就是唱不出贵为唐明皇“三千宠爱在一身”的那股子贵气来,只会一惊一乍、高门亮嗓,让人觉得俗气太过;还有人认为既然是“醉酒”嘛,于是就夸张地表演,甚至东摇西晃地表现那种酗酒贪杯后的恍惚迷离……而吴瑕对贵妃对醉酒全都有她自己的认识与主张:“我在生活中发现一个现象:越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人,说话声音越小;越是贫穷落后地区的人,嗓门越大。你想啊,贵妃处在那种地位,怎么会在走进御花园时像是走进清晨菜市场或夜市大排档那样大喊大叫呢?!倒不如不露声色地演出贵妃骨子里的那种媚来,也就是女人味。再说,贵妃邀约唐明皇一起来饮酒,皇帝爽约,她虽不开心,却不会怒而暴饮,以致大醉,她不过是像个小女人那样撒撒娇罢了。怎么?为了表现她的醉态,难道我也要先喝上一瓶烈酒再上台表演吗?”

一个人的见识,影响着作为。我们多见眼高手低的人,却很少见到手高眼低的人,说的就是艺术创作与艺术表演的道理。

对于四川扬琴这样的传统民间艺术,到底应该怎样传承与发展,吴瑕也有她自己的独到见解:

“早先的四川扬琴被称为‘坐地传情’,那是因为当时的艺人多是盲人,若让他们站立表演,再加上一些举手投足的动作,就是勉为其难。今天的情形不同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强调——‘老祖宗的东西一点儿不能变’,非要抱残守缺地强调‘坐地’的方式不能变呢?!”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迪]
标签: 吴瑕   曲艺   扬琴   曲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