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谏言文化金融产业融合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徐鹏程:通过完善资本市场,实现文化产业投资多元化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强调“有进有退”,要抓住“进”的机遇,通过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各类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文化产业,实现投资的多元化。
首先,要营造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投资环境。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国有文化企业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打破垄断和壁垒,对新组建的文化企业一开始就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合理的股权体系。
其次,要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要创新文化产业投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在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除股份制外还可以采取合伙制、个体私营等,与国有资本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再次,要促进外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在不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前提下,修改和完善外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相关政策和法规,逐渐降低外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门槛,积极引导和鼓励外资以独资或合资、合作的方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在引进国外资本的同时,还要注意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文化产业的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郭万超:政府六大方向推动文化金融
2015年,由政府层面推动解决的文化金融方向有6个:一是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二是国家确立了新兴产业战略引导基金,代表了国家层面对新技术、新业态的跟进和支持;三是全国各地的文化金融试验区得到拓展;四是一批特色文化产业被列入国家视野进行引导支持;五是在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激励性、细则性政策;六是文化创意类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国家顺应该领域的发展,推出了相应监管措施。
北京文交联合董事长银普: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广泛公信力的文化交易所,大力发展好文艺金融。
文交所作为文化金融品类的开创者,即意味着变革,意味着金融和文化产业需要更好的融合。文化产业融入各个产业的机遇已经来临,正如当年互联网融入产业开启新时代一样,这是历史的趋势,亦是必然。纵观人类历史,各个产业的兴起均离不开金融的推动;当今中国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必然要走金融相结合的道路,目前尤为显著的表现就是各地文交所的蓬勃兴起。
文交所是文化产权交易所及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中心)平台的简称,当前已有60余家平台获批,拥有合法金融牌照。
文艺金融是大势所趋,而对新财富,新动力,新平台的现实需求,政府决策部门应站在国家战略的层面和历史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文交所存在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地位,采取果断和强有力的手段,大力支持与推动文交所的创新发展。
中国艺交所总经理高常梓:中国艺交所深圳体验馆开创“互联网+艺术+金融”新模式
文化艺术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产业的支持。我国的文化产业从文化事业转制而来,发展时间较短,商业模式处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与传统产业同质化发展不同,文化企业普遍个性化发展,需求较为多样化,这都需要更大力度的业务创新,中国艺交所在深圳开设的第一家艺术品交易体验馆开创“互联网+艺术+金融”艺术品创新交易模式,开辟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思路。
中国艺交所是与艺术品交易行业有关的权威专业机构共同打造的综合服务平台,从行业的角度属于金融企业,它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为艺术品提供综合服务,线上主要实现客户的管理、实物管理、交易竞价、资金结算、信息发布、艺术品展示、宣传推广、艺术品信息登记和查询等服务;而艺术品的鉴定估值、交收托管、展览展示、信息采集等工作则通过线下完成。
(文/刘让兴、焦杨、张珊、张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