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人民艺术家 > 正文

穆家善:焦墨千毫画无极(2)

不知不觉间,穆家善迄今已经画了近五十年的画了。从他六岁起,私垫出身、酷爱书法的爷爷担心他过于顽皮,常于茶余饭后给他灌输传奇的中国神话和国学故事。无心之中,这些英雄主义的思想和传统文化掌故在穆家善的心中生了根,启发了他对国学和中国线描绘画的热爱并实践一生。

那时,穆家善时常让爷爷做他的模特儿,不断写生也不厌其烦,蓄着白胡子的爷爷被他画得仙风道骨一般,而爷爷则捋着长长的白胡须点点头,夸赞孙子画得像、画得妙,爷爷的赞赏成了对他终生的鼓舞。上中学时,穆家善画画的兴趣更浓了,有一天,他和几个同学画友去农村,对着一个小孩子写生,由于画得非常传神,孩子母亲挥着扫帚扑打过来,嘴里骂着,你把画给我撕掉,你把我孩子的魂给摄走了。那时,邻里乡间都风闻青口小镇出了个“穆神童”,画谁像谁,他能把人的魂魄抓着画画。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南京军区到穆家善家乡赣榆征兵,部队政委听说当地有个很有美术天才的小画家,于是专程来到穆家拜访动员穆家善参军,听说到部队可以成为放映员,还可能有机会被送到美术学院深造,穆家善高兴地来到了军营。部队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并没有消磨掉穆家善追求绘画艺术的意志,再苦再累他依然每天坚持画画,他的作品不断地在南京军区机关报《人民前线》发表。画家陈丹青的岳父是炮兵司令部的参谋长黄振东将军,是有名的军中儒将,他十分赞赏穆家善的追求,也十分爱才,便引荐穆家善拜艺术大师齐白石弟子陈大羽教授为师。三年后,穆家善以中国画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南京艺术学院。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画坛,既有写实观念主导的西方素描速写传统,也有齐白石等近代大家借古开今的水墨传统,“中国传统”与“西式创新”的思维碰撞不断,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中国画大辩论——到底是到自然中摄取灵魂,体验笔墨、印证笔墨,还是去素描那些自然物象?

处于这个思潮巨变时期的穆家善,主业是自己挚爱的中国水墨,但他中西双修,也身处中西两种思潮的夹缝和影响中。一次吴昌硕的画展又在他心中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画当出己意,摹仿随尘垢,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吴昌硕的题画诗一下了击中穆家善的心扉。然而如何创新?自己是否有力量去进行创新?这一问题,多少年来一直缠绕在穆家善心头。

那时,虽已是文革后,国内画坛仍充斥着一片红光亮题材和以西方素描为主的写实作品,深受宋元明清文人画艺术影响的穆家善感到不满。他和一批青壮年画家开始回归乡情逸趣、回归中国文人画尚笔墨艺术之本源,用笔墨展现自己眼中的世界、表达自己的心性与感悟。后来,这一批作品和画家,被学界冠以“中国新文人画派”,穆家善作为该流派的主力画家和策展人而名扬大江南北。在众多艺术家的评论中,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兴于九十年代的中国新文人画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到画家的思想,均是对创作意识政治化的反拨,更是传统文人画的新变,他们具有创新的思想和文脉承传的笔墨画法,引领时代的美学价值。

当时,年仅二十七岁的穆家善就以突出的艺术天赋和成绩获得了日本国际水墨画邀请展大奖和全国大奖等,《中国青年报》上竟然有一句诗“丹青惊煞李可染,青春无悔穆家善”,那是他意气风发的艺术青春的真实写照。1986年,还在上学的穆家善就在上海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引起画坛瞩目。1989年,穆家善更上层楼,举办了他在中国美术馆的第一次个人画展。

穆家善上大学时,美术思潮比较活跃,反传统的较多,大家都在往前冲,而穆家善却往后退,从文人画中往后退,退到属于他自我的位置。那时,穆家善便开始对宋元明清的水墨传统进行追溯,甚至想拓展到唐、五代以前乃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研究。因为,穆家善那时意识到,很多人都想创新,想开山立派,可是很多创新不一定有艺术之美,如果没有渊博的中国文化基础的话,那种追求顶多是一座小山坡,中国的水墨传统是一座大山,而一些人走传统这条路,穷其一生也许也只能爬到半山腰,不了解这座大山的厚重和内涵,就进行颠覆或突破,无疑是轻浮的。

穆家善之所以深谙并痴情于中国水墨精神,让他在“传承与创新”道路上越来越执着和清醒,与他十八个春秋的旅美生涯也密切相关。穆家善1995年应美国马里兰美术学院邀请,赴美讲学、举办个人画展,并以国际杰出艺术家的身份在两周内拿到了美国绿卡,定居华盛顿。穆家善在异乡实践着水墨艺术,同时致力于中国艺术在海外的传播和弘扬。穆家善在西方研究中西艺术的不同时,越研究越是发现两者在语言和美学体系上的不同,越是能看到中国画深远的美,明确自己的创新和突破应该从哪里借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 著名画家穆家善教授于华盛顿普陀马克大瀑布写生_meitu_11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 著名画家穆家善教授于华盛顿普陀马克大瀑布写生

2014穆家善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画室作画之二_meitu_2

2014穆家善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画室作画

穆家善无时不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和中国画的发展,他对当时中国画坛上或者纯粹的反传统,革中国画的命,或者强调中西合璧,典型的“混血儿”艺术,或者强调传统的博大精深,强调老祖宗留下的都是好的那种顽固的复古主义,或者追赶浪潮,视艺术为时髦、快餐,甚至直接从波普艺术中拿来主义等等怪象,都保持着自己的清醒认识。他觉得,那些所谓的创新,将中国画的传统颠覆了,让中国水墨从高山大壑走进了细枝末流。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