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文艺评论 > 正文

听习近平讲述文艺心路:我的文学情缘

人民论坛网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在座谈会上,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两年来,文艺工作者全面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2016年10月15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重温总书记讲述他的文艺心路、动人往事,可以感受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思想力量,体会到总书记那份深深的文学情缘,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精忠报国”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我看文学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后来看得更多的是政治类书籍。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当时,我母亲在中央党校工作。从中央党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当时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岳飞传》,一套有很多本,里面有一本是《岳母刺字》;还有一个版本是专门讲精忠报国这个故事的,母亲都给我买了。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独家|习近平自述:我的文学情缘

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字,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精忠报国是对岳飞的评价。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   在读书学习中领悟人生真谛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一物不知,深以为耻”,我给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我们插队那时候,也是书籍的大交流。我是北京八一学校的,同去的还有清华附中、五十七中等学校的,这些学校的有些学生有点家学渊源。我们都是背着书下乡,相互之间交换着看。那个环境下,就是有这样一个爱读书的小气候。那时,我居然在乡村教师那儿也发现很多好书,像《红与黑》《战争与和平》,还有一些古时候的课本,比如清代课本、明代课本等。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

独家|习近平自述:我的文学情缘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中说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要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

“三言”里的很多警句我都能背下来

“文革”时,我们家搬到中央党校住。按当时的要求,中央党校需要把书全集中在科学会堂里,负责装车的师傅都认识我,他们请我一起搬书。搬书的过程中,我就挑一部分留下来看。那段时间,我天天在那儿翻看“三言”(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其中很多警句我都能背下来。

冯梦龙当过福建宁德的寿宁县知县。那里是福建最犄角旮旯的地方,寿宁的县委书记也被戏称为“省尾书记”。记得我在宁德工作时,早上出发,傍晚才能到寿宁。那个地方都是山路,我上山时想起了戚继光的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到了寿宁以后,我要下车但下不来了,被颠得腰肌劳损了,后来让人把我抬下来,第二天才好。冯梦龙去了那么艰苦的地方,一路翻山越岭,据说他当时走了好几个月。到寿宁以后,他写了个《寿宁待志》,当时那儿还没有县志。所以,我对冯梦龙有很深的印象,后来常常引用他的东西。

独家|习近平自述:我的文学情缘

冯梦龙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弟梦雄,三人并称“吴下三冯”。作品强调感情和行为,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习近平   自述   文艺座谈会   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