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大同”, “公平”“太平”。北京有个“长乐宫”,东兰有个长乐镇,还有同乐村、更乐屯,公平村……单从地名字面理解,无不体现东兰先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快乐、公平生活的无限向往。向往公平、追求快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数百年来,东兰人民以海纳百川、乐观豁达的胸怀,一代接一代始终不渝地践行着“感恩心常在,助人者常乐”的古训,因而造就了“长乐者长寿”的养生之道。流经东兰县境115公里的红水河穿越长乐西东,河面碧波荡漾、波光闪烁,河谷云蒸霞蔚、如幻似梦,两岸重峦叠嶂、雄奇秀丽,皇帝岩、忘忧谷、狩猎山、苏仙岩、望夫岭、情侣山、巴社山等山体千姿百态,奇异动人,令人目不暇接。美仑美奂的坡豪湖就在长乐镇。5000多亩水域形成的湖泊,岛屿众多,自然天成,湖水晶莹如镜、清洁如玉,湖边峰峦叠翠、翠竹依依,极目远眺,湖色与天光争辉,绿水共青天斗碧。秀峰、清流、天光、水影、渔舟、果园、农田和村落交相辉映为一幅幅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画卷。坡豪湖是区内外有名的“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和“垂钓天堂”,湖岸上的文化养生书院、福禄寿喜度假村令无数游客留恋不思归。此外,这里还有世外桃园般的英法天梯,有奇特溶洞景观长乐宫和仙阳洞,有高耸入云、景致迭出的巴则山胜景。赏红水河百里画卷,阅长乐镇经典收藏,全身心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你定会感叹: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看“东兰何处不桂林”。
东兰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令人钦佩。记得我刚到东兰任职不久的一个冬天的下午,我下队拜访一位112岁高龄的老寿星。一进门,村委主任对老寿星说:“这是县里的黄县长来看望你了!”老寿星听罢,喜上眉梢,说:“县太爷来看望我,那我得先煮好饭菜招待客人!”说着便动作利索地要到厨房张罗煮饭。我握着老人家的手,问:“老人家,您身体好硬朗哦,平时生活还能自理吧?”老人家回答说:“洗衣煮饭还可以,种地打柴就不行啦。”说完朗朗地笑了起来。交谈中老人告诉我们,他共有11个儿女,最小的儿子是他60岁那年生的、已经50岁了。说着,老人脸上便挂满了自豪与满足。当看到老人的木瓦房显得过于陈旧,我略带歉意地对老人说:“您这房子太老旧了,政府安排补助几万块钱,把这个木房拆了,建一座新房给您住,您看好吗?”老人家乐哈哈地连连摆手,说:“不用了,不要了,这个房子好住。不用浪费政府那个钱了。”老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几万元的危房改造补助,这种知足与豁达,顿时让我及在场的人肃然起敬。回城路上,我一直沉思:先烈是英雄,老人是财富。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孝敬老人、尊爱老人的良好氛围。给高龄老人发放补贴,让他们安度晚年,同时抓紧策划申报长寿之乡,让长寿文化造福东兰人民,服务天下百姓。平安喜乐多长寿!其实,乐由心造,幸福与物质的多寡无关。东兰的老百姓始终保持着辛勤耕耘、艰苦朴素、和谐相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优良传统,这里的人民长乐长寿。
大同世界,天下求同。《辞海》对“大同”的注解是:“大同是儒家宣扬的理想社会。”期盼构建一个和谐幸福的理想社会,过上幸福安康、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这或许就是东兰的先辈们以“公平”、“大同”来起地名的真正原因吧!东兰先辈们不仅把构建大同社会作为追求的目标,更是以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行动来具体践行。革命战争年代,韦拔群等革命先辈们为了翻身解放、过上美好生活、建设大同社会,矢志不渝投身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他们以“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响亮口号,以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和无私无畏的革命勇气铸就了永恒长存的“拔群精神”。如今的东兰人,继承了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秉承着“与人为善、和谐相处,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立志建设一个美丽幸福的新东兰。1992年,为响应建设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岩滩水电站的号召,以大同乡为重点淹没区的东兰移民乡亲们,弘扬无私奉献精神,舍小家、保大家,在国家利益与眷恋故土之间,乡亲们毅然选择了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迁往北海三合口农场、宾阳县黎塘农场,或者后靠安置。“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自谋出路,用自己的辛劳与奉献,赢得国家的经济的发展、换来了社会的大同与平安。是呀,只要大同,人们就会快乐;只要长乐,天下就会大同!
“好言”好语 德行千里。常言道:“文明美德无价宝,好言好语百事通”。东兰人民善解人意,赐好言、送好语,能与上司下属老乡朋友同舟共济,共铸辉煌。2010年2月1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莅临东兰视察旱灾,慰问受灾群众。在三石镇巴造村的田间地头,看着干硬的土块,不能发芽的种子,还有干涸的水柜,温总理揪心不已。然而,13日上午,连续5个多月干旱之后的好言屯,伴随着温总理的到来,天空飘起蒙蒙细雨,一棵棵桃花在烟雨朦胧中迎风开放,格外艳丽。此景此情,好言屯群众激动不已:“总理带来春雨啦,总理带来春雨啦!”温总理一听,款款深情地说:“要是能感动上苍,消除旱灾,我就经常来!”在89岁高龄的孙继龙老人家里,温总理与乡亲们一番亲切交谈后,转脸对孙继龙老人说:“老人家,您很关心国事民生呀,今天,您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发展教育,一个是水利建设,都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工作。”看到温总理如此平易近人,一位乡亲激动地说:“总理,我们没什么送给您,我们送一幅对联给您吧:党中央关心民生实实在在,温总理关爱百姓真真切切。横批:感动中国。”这幅对联不知乡亲们什么时候写在一张皱巴巴的作业纸上,满满地表达了东兰人民感谢党、热爱政府的无限深情。温总理微笑着说:“谢谢乡亲们!党中央、国务院一定和乡亲们一道战胜旱灾。 ”稍稍停顿后,温总理说:“我也送给乡亲们一副对联:山清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横批:日新月异。 ”顿时,室内掌声、笑声经久不息。总理这幅对联,既是对东兰的总结和概括,更是对东兰未来发展的定向和描绘!从好言屯回来的路上,我感动着温总理对东兰人民的深情关怀,佩服村民们的淳朴、智慧,也对何谓“好言”充满了浓厚兴趣。顾名思义,“好言”就是好言好语、妙词警句。正所谓“一句好话暧三冬”!
在东兰工作已近9载,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不仅是好言人特有的品质,更是东兰老区人民的优秀品质。东兰人民热衷于讲奉献、讲实话、讲好话,不讲损人的话、伤和气的话、影响团结的话。东兰人民颂党恩,点点滴滴记心上;东兰百姓风格高,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正如覃绍明家族,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用朴实无华的言语“为民功德千秋颂,感恩思想万代扬”镌刻在村头的亭阁碑林上,感恩园上百篇颂扬恩德的诗词汇聚成巨大的磁场。深山幽谷颂正道,好言妙语传人间。
其实,东兰处处好言屯。东兰人民好心好意,好言好行,好善乐施,不妄语,不相欺,求邻里和睦,建和谐家园——2012年12月21日,县里在纳坤村板仆屯举办韦祖珍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板仆屯里屯外人山人海,附近以及外地宾朋百姓纷沓而至。该屯几十户人家有情有义的举动令大家感动不已——他们事先准备饭菜,每家三四桌,免费招待外地来的宾友们。政府没有号召,也没有补贴,这完全是东兰百姓热情好客、乐善好施的自发行动。2013年9月11日至12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东兰县举办韦国清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新烟屯老百姓连续两天在村前摆放自制糯米香饭、粽子、红薯、芋头,还有可口的饭菜和小吃等。远望去仿佛城市里才有的美食一条街,但是这里却没有买卖,老百姓拉起横幅——“免费品尝”,其用意就是让外来参加活动的乡亲们有饭吃、不挨饿、玩得开心,享受快乐。免费的午餐在东兰不是梦。虽居于大山,但东兰人民好言好行、好善乐施的优秀品格和乐观豁达、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正是现今社会所需要的正能量:你我虽不曾相识,互相帮帮忙,互相鼓鼓劲,互相暖暖心,生活就会少些风雨、少些寒冷,多些阳光、多些温暖。现在的东兰不仅“山清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更是“山美水美人更美,品高德高志更高”!
到了东兰方无憾。学于兰,悟于兰,醉于兰,乐于兰。难怪著名作家曹靖华先生感叹“风物还是东兰好”!
黄贤昌 中共广西东兰县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