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把给人们提供生命乳汁的江河形象地称为母亲河,因为江河运载的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我们往往没能自觉地意识到,每一条江河都发源于雪山冰川或森林茂密的高山。没有涵养自然界雨水的一座座“父亲山”,哪有孕育人类文明的一条条“母亲河”?
我们邵阳人的“母亲河”资江有两大源头,一是赧水,二是夫夷江。我在邵阳工作期间,曾特意去踏访过位于城步县青山界茅坪坳的资江西源赧水发源地,却从没踏访过位于广西猫儿山的资江南源夫夷江发源地。
猫儿山在我心目中是个神秘所在。有限的地理知识告诉我,离邵阳市很近而又最高的山不是雪峰山,而是猫儿山。雪峰山最高峰苏宝顶海拔只有1934米,而猫儿山最高峰“华南之巅”有2141·5米,比雪峰山高出207.5米。
与秦岭、淮河为中国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线―样,猫儿山所处的五岭(越城岭、都庞岭、大庾岭、骑田岭和萌渚岭)山脉,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五岭之南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为亚热带、热带气候,而五岭之北的湖南、江西,是温带、亚热带气候。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青海省之所以成为“三江源”的“水塔”,是因为那里不仅地势高峻,而且有众多的雪山、冰川和湖泊。猫儿山也是“三江之源”,只不过这里的“三江“只是中型河流而已。猫儿山孕育了大大小小39条5公里以上的河流,其中19条汇入漓江,16条汇入浔江(上述两条江均为珠江水系西江的支流),4条汇入了长江水系支流的资江。
猫儿山为什么能孕育这么多河流?我们邵阳人的母亲河资江的南源是何等模样?为什么流域面积只有4554平方公里的资江南源夫夷江,反而比流域面积达7103平方公里的资江西源赧水流量大(丰水季节的邵阳县双江口,夫夷江每秒118立方米,赧水每秒108立方米)?帶着这些疑问,我于2017年春节前夕,千里迢迢从北京赶往猫儿山一探究竟。
我们一行人,从北京乘高铁到达广西桂林市下辖的兴安县,笫二天乘大巴车从县汽车总站去猫儿山脚下的游客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地处兴安县华江镇高寨村。
说是46公里路程,由于山路狹窄,加之弯道多而急,摇摇晃晃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包括自驾车和各种社会车辆,都只能停在停车场。猫儿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景区,所有人必须买票,统一乘景区的大巴车上山。上山的路更是窄而陡,且多急弯,司机兼导游频繁地打着方向盘,不断鸣着喇叭往山上爬行。左边是修公路切割而成的悬崖峭壁,右边是万丈深渊,人们不断发出惊恐的呼叫,不少人惊出一身冷汗。
司机兼导游却若无其事,平静地安慰大家:我在这里开车10多年了,熟悉每个弯道,保证大家的安全。大巴车除了在路边一个佛殿简陋、香客寥寥的迴龙寺休息了10多分钟,一路都是在快速往上行驶。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巅簸,我们在海拔1800米的半山腰上停下来。这里是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的老山界,我认真地聆听了导游的讲解,脑子里想象着80多年前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后攀越猫儿山的艰难情景,不由得回忆起陆定一同志《老山界》悲壮而优美的散文情节。我们在老山界纪念碑、红军亭和石刻诗词墙边照相留念,留下这永远宝贵的精神财富。
老山界东南方向不远处便是资江、漓江和浔江的“三江之源”。资江是邵阳人的母亲河。这正是我此行参观考察的兴奋点和重点。在导游的呼唤引领下,我们向东南方向步行片刻,便进入一片树冠拥挤、密不透风的森林。
为了游客体验,景区筑起了木质棧道,看木材的成色,完工的时间并不久远。棧道建在林下,弯弯曲曲伸向森林深处。我站在棧道上观看四周,无边无迹都是矮林湿地。头上的树叶浓荫蔽日,见不到几缕阳光,近乎暗夜来临。
空气湿度很大,人似乎在水气中呼吸。吸水力极强的苔蘚植物隨处可见。树干上藤蔓缠绕,林木下堆积着厚厚落叶,落叶间隙处有盈盈水状,隐约可见水在缓慢流动。
蹲下身子仔细看,可以看水流纵横交错,沿着不同地势,向着不同方向汩汩流淌。导游提醒我们,这里是高山沼泽,千万不要离开棧道走路,小心你双腿陷入泥沼里拔不出来。我扶着栅栏,下脚偷偷一试,鞋底碰到的是一层海绵状的落叶腐殖质,稍为用力踩踏,水便溢到鞋面,我急忙把脚缩回。导游所言不诓。
我们继续沿着棧道往前走,棧道呈回字形又折了回来。在这几百米的回字形棧道旁,除了立着刻有”三江源碑记“的石碑外,还分别立有”漓江源”(沼泽南部)、“浔江源”(沼泽西北部)、〃资江源“(沼泽东北部)的木牌。我相信,这只是风景区管理机构为方便游客体验,知道这里就是“三江源”而标识的示意图。因为沼泽地面积很大,棧道不可能、也没必要修到真实位置。
导游介绍,漓江从这里出发,向南流向了桂林,有了漓江,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浔江向北流向西北方向流向了龙胜县境内,又从龙胜西拐,与漓江一样,成为珠江水系西江的支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