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褚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非常重视对文体的把握,这是他研究的又一特点。作为20世纪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奠基人,其代表性著作《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及《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是当代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形态学的第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的标志性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对中国古代存在过的各种文体,如二言诗、四言诗、楚辞、赋、乐府诗、古体诗、骈体文、律诗、三言诗、六言诗、杂言诗、杂句诗、杂体诗、杂名体诗、唱和诗、联句诗、集句诗、词、曲、论说文、杂记文、序跋文、赠序文、书牍文、箴铭文、哀祭文、传状文、碑志文、公牍文、笔记文、语录文、八股文、连珠文等数十种重要文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原始以表末,从上古文体的发生说起,释名章义,选文定篇,敷理举统,在充分继承昭明《文选》、刘勰《文心雕龙》等前贤有关文体分类成果的基础上,以现代学术的精神,对中国古代文学形态进行了科学的分类,详细探讨了各种文体产生、发展、衰落的轨迹及其不同特点。如对赋文学、骈体文的起源及流别、特点和地位,以及近体诗的形成、中国散文的类别和流变等,都以大量的资料为依据,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看法。书中所涉及的诸多文体,自产生至今,甚至从没有人进行过研究,更别说系统地研究了。褚先生的研究,不但选择的文体有广度,而且考辨源流有深度,对当代文体学研究,甚至几千年来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史,都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实际上,褚先生的许多论文,都有文体研究的影子,如1980年至1998年间发表的《中国文体史话》系列论文、《中国古代文体概观》系列论文,以及《中国文体概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古代文体简论——赋》《汉乐府民歌对诗体发展的贡献》《五言诗的产生和兴起》《论建安时代的辞赋观与辞赋创作》《书牍源流浅谈》《略述中国古代的笔记文》等,都立足于探讨文体本身的产生、发展、演变规律,以及文体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这些文章,构成了褚先生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1年,褚先生还出版了《中国古代文体学》,该书的内容以《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为基础。褚先生还撰有《中国古代文体辞典》,生前尚未刊印。他还计划撰写一部《中国古代文体概论》的续编,主要针对中国古代诗歌、小说等文体,并已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立项。可惜,褚先生忽然罹病,这些工作未及完成。
褚斌杰先生是20世纪重要的先秦两汉文学史研究专家。他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长达50余年,见证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全过程。2006年11月1日,褚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3周岁。2008年4月14日葬于北京凤凰山陵园,墓碑后刻有他生前自撰的墓志铭:“他读过文学,也学过哲学。写过一些文章,评论过许多过往的名人,但进入晚年后思之,一直未弄清的是人生。他生活过,感动过,快乐过,悲痛过,感谢过,嫉恨过……反观之,应该说自己已是个十分幸运的人了。那么,也就可以足以自慰而安息了吧!”
作者:方铭,1964年生,甘肃庆阳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子与儒家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屈原学会会长,《中国楚辞学》主编。主要从事先秦两汉经学、诸子、辞赋研究。著有《战国文学史》《战国文学史论》《期待与坠落:秦汉文人心态史》《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鉴古知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古典释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