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机勃勃,延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空间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演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对多样化文化艺术的需求。
新文艺组织、群体、聚落一出现,就聚焦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上,以特有的灵活、自主的优势激荡起无穷的艺术创造活力。他们顺应社会对文化艺术新需求的期待,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艺术供给为根本,结合各自的兴趣爱好和艺术专长,扬长避短、各显神通,形成了一大批新型文艺形态和类型,如文博艺术类、文旅融合类、演艺服务类、艺术培训类、传统工艺类、创意设计类、当代艺术类、影视传播类等类别;在组织架构、资金投入和运作方式上,探索形成了独立自办型、合伙联办型、企业附属型、扶持资助型、资源整合型、平台推广型、对外交流型等不同类型,发挥着引导时代文化风潮的独特作用;在资金筹集及运营上,开始了资本运作,开创了“文艺+资本”的模式,比如四川彭州猪圈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又称“猪圈咖啡”)采用众筹和众包相结合的文创思路来投入和运营,先通过众筹筹集资金及人力,将闲置的猪圈圈舍改建成乡村咖啡厅,在此基础上通过众包实现低成本运营、团队优化和功能整合,而众包是以“工作室群落”的方式来实现的。
文艺“四新”以创新创意为驱动,在艺术生产和服务方面,呈现出新投入方式、新创作方式、新活动载体、新传播手段、新平台推送、新消费引导等特征。文艺“四新”投入大量人力、资金、场地等文艺生产要素,整合跨地区、跨行业、跨类型、跨层次的文化艺术资源,以提供作品展演、方案设计、活动项目等多种服务方式,把文艺创作内容与形式应用到制造、农业、旅游、教育、科技、影视、体育等交互产业发展之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文艺形态。同时,新文艺作品直面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新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虚拟成像、全息影像等多种形式推送,为受众提供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内容产品,渗透力、整合力、影响力不断彰显。比如,MooCool蘑菇文创是一家致力于推广、销售传统手工艺品的小公司,成立时间不久,只有5名固定员工,但他们借助网络平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聚集了全国不同地区一千余名手艺匠人,打造了一个手艺人的生态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文艺“四新”出现伊始就在市场中经受磨炼,在艰难的摸索中顽强成长,他们善于借助高科技和市场资本,善于在文艺产品的上下游积极拓展产业链条,他们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是他们富有生机活力的内在动因。
3.坚守初心,不在市场化中迷失方向
尽管新文艺“四新”发展迅猛,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在市场化中迷失方向等问题,出现价值扭曲、金钱至上、浮躁粗俗、娱乐至上、缺乏归属感等问题。比如,收藏市场上的坑蒙拐骗、哄抬市价;书画交易中的夸张变形、以怪取胜;创作取向上哗众取宠、降格以求;服务社会时的忽视效果、贪图利益等,很多时候作品还没有充分展现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我们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去看待文艺“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安全的高度对相关问题加以解决。
为此,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和文联、作协等机构,应积极主动引导新文艺工作者们坚守艺术初心,把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作为创作标准,自觉以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明白的表达方式,主动承担起生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责任。同时,要以民族精神独立性为创作基点,自觉履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新使命,真切反映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最新面貌和深刻巨变。
要引导新文艺群体以普通群众的感知体验为切入点,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故事情节、旋律舞姿、色彩画面结合起来,写老百姓生活,讲大众化语言,把文艺活动延伸至学校、社区、村社、街道等基层。比如,闻名全国的四川泸县农民演艺中心,整合了全县一百多支演艺队伍5000余名演艺人员(这些演艺人员大部分是当地农民,也包括一部分从外地来加盟的民间演艺人才)。他们走村入户,每年的演出量达到了2万余场次,惠及泸县及周边群众2000多万人次。这些演出接地气,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成为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洪流中,文艺“四新”还应及时捕捉文艺发展新讯息,以最敏捷的适应能力调整文艺创作方式,以最灵活的创新机制进入文化市场,以最便捷的个性服务扩大传播范围,在文艺跨业态、跨门类、跨地区、深度融合发展方面,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此外,文艺“四新”还应充分利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便利,主动与国外文化艺术机构合作开展各具特色的文艺活动,比如联办主题性的展演、展出、展销,直接与国内外艺术家签约共同创作,将国外博物、绘画、工艺等请进来,积极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发挥作用,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巧实力的提升。
4.团结包容,引导新文艺群体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做好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工作”。在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中,应加强针对新文艺群体的顶层设计,切实把新文艺群体团结起来,努力引导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团结引导新文艺群体的工作摆上重要日程。要加强新文艺群体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实现党的组织对新文艺群体的全覆盖。
当前,迫切需要围绕新文艺群体存在的资金短缺、场地欠缺等问题,为他们提供关爱、服务和帮助,多为他们在采风采访、教育培训、展演展示、宣传推介等方面创造条件。在这方面,各级文联尤其应成为温暖人心的“暖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加强联络,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为延伸服务手臂,各级文联应加强对行业性、地域性文艺组织的联系服务,与民营经纪机构、艺术工作室、网络社群等各种新文艺组织建立工作联系。比如,应该密切关注北京、上海、浙江横店、江西景德镇等新文艺群体聚集区,探索联系服务新模式,做好工作措施衔接。
总之,尽管新文艺群体目前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需要我们要用全新的眼光、公平的态度、团结的方式对待他们。
(作者郑晓幸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教授,李明泉为四川省文联副主席、二级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