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人民艺术家 > 正文

老庄心解(18)

既然毕加索能从黑人艺术中得到灵感,那难道新潮艺术家们会被禁止做更远古的追寻吗?于是现代人的图腾艺术兴起,那已非黑人或印第安人的图腾柱,那时对人类性器官的崇拜,是何等的虔敬,而今天披头散发或干脆光头的嬉皮士们,他们的图腾崇拜带来的是性乱与艾滋病。与其并行不悖的艺术追求,则把性作为永恒的主题,展览厅中硕大无朋的一根黑柱,题为“牡”,而相映成趣的一个大树黑洞,题为“牝”,艺术沉沦至此,可谓极矣!

装着返璞归真,而心存浮华;装着天真稚拙,而实质油滑。“轻薄为文哂未休”,他们亵渎艺术的同时,对历代大师的作品则横加诋毁。在一次酒会上,某新潮雕塑家谓罗丹的作品不过是“中学生的水平”,我很严肃地放下酒杯,告诉他:“我崇拜罗丹!”是时宴会顿然鸦雀无声,人们只回味着这短兵相接的两句对话,所代表的是全然不同的信仰。宇宙生命的和谐,也还包含着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在书法艺术上所强调的刚柔相济、轻重相间、浓淡相生,用笔速度上的疾缓相调,都决定着线条是否真正有生命力。唐代孙过庭曾在《书谱序》中论及书法之通病时讲:

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佷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淬于俗吏。

过分的刻露缺少内遒;过分的“刚佷”则无润泽;过分的“矜敛”如作茧自缚;“温柔”本来无可厚非,而或会伤于“软缓”;“躁勇”如无适度,则近乎攻击逼人;“狐疑”者用笔踟蹰不前;而“迟重”者则既顽笨而又愚钝;轻佻而猥琐的则被人骂为眼光浅短的官吏。

所有用笔的毛病都可以说是矛盾一方的失控,转向事物的反面,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老子·二十八章》),倘若书法能依循老子这种辩证的思维,能知其刚强,守其温柔;知其坦荡,守其舒缓;知其蕴藉,守其迅捷;知其风动而守其凝重,那么我想就达到了和谐之境。

前面已论及书法的用笔来自大自然万类的生命节律和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可谓“道法自然”。而中国画史从来视为真理的“书画同源”之说的根本原因,也在于以自然万类作为表现对象的绘画同样是“道法自然”的。这“自然”当然不是一般现象、概念的自然,而是老子哲学中那自然而然存在着的宇宙本体和天地万有的根本规律。中国绘画语言之基本元素,乃线条笔墨,线条笔墨之优劣成为衡量作品质量的前提,而中国画的线条笔墨又与书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周秦之世,中国书法已臻美奂之境,《虢季子白盘》、《散氏盘》、《石鼓文》为大篆典范,结体之精美绝伦无以复加。至汉魏六朝碑刻,书法面貌的变幻更趋丰繁。此类碑铭之于中国书画史,略如古希腊雕刻之于西洋美术史,可谓树典范、立极则,成为万古长存的源头活水。

中国书法家为画家铺平道路,其对线条之颖悟、用笔之奥秘,往往领先数百年之遥,当画家们还用着少变化而缺神采、感情色彩不强的铁线描或春蚕吐丝描时,书法家们已云鹄在天,作逍遥游。当王羲之的《题笔阵图后》已将用笔之变化比之用兵谋略,此中必有声东击西、暗渡陈仓、实以虚之、虚以实之诸手段在焉,而彼时之顾恺之竟如何?尚处“迹不逮意”之困境,岂有书家临风飘逸之致?至唐代,书家与画家情绪上都可共达风发之境,当怀素大叫三五声而以汪洋恣肆之才纵横挥洒之时,吴道子也做到了“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然而他的莼叶描,也仅达到了轻重有致、回环有方,比之狂草的跌宕排奡雄厚、龙蟠凤逸,恐尚有不小的距离。唐以前的画作(指工笔人物或山水花鸟)近于匠,不只画家学养不够,其艺术语言之板滞,也是一因。这种情况宋、元之后才结束,书家与画家两位一体,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书画线条的前进。

我们不妨把书法艺术视作一种大自然所有现象的抽象而简捷的提炼和记录,一种将自然规律化为深藏不露的天成密码,化为点划流美的奇方,一种熔万物枯荣、光线浓淡、速度快慢于一炉的妙术。它也是书家个性、胸次、学识和生命衰旺、精神晦明的精确测表。倘若说,“画如其人”,固然有实证的例子,然而却有更多的例外;而“书如其人”,则几乎是概莫能外的检测器。据说傅青主晚年一日检阅笥箧中之书法,见一自己的手书,大骇失色,谓离大去之期不远矣。傅青主又精医道,他这一言既出,果不出所料,竟成谶言。书法所具有的永恒的魅力,来自它比绘画更内在、更深邃地体现着“道法自然”的精神。

老子对宇宙本体的理解,提出“道法自然”的最高命题:由反对声色犬马而主张回归小国寡民的朴素生活;由对大道的体悟,提出“复归于婴儿”的命题;由体悟大道的需要,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方式。这些本来不是谈美学的范畴,却涵盖了中国美学的本质,成为中国文论、诗论、画论之渊薮。老子反对虚伪的美,这在心灵上无异强调了真正的内美;老子强调“道法自然”,无异追逐着宇宙天地的大美,以内美而求大美,这便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创作主体论的核心。而自然的大美则是其自身永恒的和谐。我们说老子的哲学是非美学的美学,不只表面上老子拒绝声色,而且实际上老子所论,大者为宇宙天地,小者为人世沧桑、万物衰荣的辩证体悟,他不曾在任何一章之中具体而微地论述艺术的规律和法则,而唯其如此,在他大而化之的理论中,却包含了自然大慧智的无穷宝藏,当我们趋近于它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宗教般的洗礼,会洗尽那世俗的尘嚣对心灵的污染。你会非常敏锐地辨识那些美的对立面——矫造和虚伪,并予以本能的拒绝,那在冥冥的内心中,会有两个真美大美的字——和谐。

上一页 1... 1617181920...51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尧(见习)]
标签: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和谐   大美   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