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的内在意蕴
在西方,对于人性与命运的思考,成就了古希腊戏剧的辉煌,体现了人类的限度与不可僭越,激烈而深刻。与之相反,中国戏剧中所体现的善良美好的愿望,那种在道德上的完满和自足,始终渗透和张扬着一种充满教养和理智的美。这种美是有节制的规约,是中国文化温柔敦厚的内在呈现。一些民间的滑稽剧虽然在题材和表现形式上不拘一格,却同样遵从着一套主流的伦理价值观念。总体而言,中国戏剧有三重无法忽视的特点。其一,超越时空的丰富想象力。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往往一转身便是十万八千里的迢迢路程、一云旗便是骁腾战场上的勇士列阵、一水袖便是引而不发的万种柔情。何等简约,同时又是何等的超现实。在几乎是空白的布景台上,演绎出的却是如此丰富的内涵,何人不折服?其二,精致华美的戏剧服饰。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没有西方陈列在侧的歌唱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道具和布景的变化。但是,每一出戏,必定有精致华美的戏服。与之相配套的是演员的妆容。生旦净末丑,处处有讲究,处处有差别。这是不必佩戴面具,就能呈现的丰富与生动。其三,优美古朴的艺术唱词。这是必须经受长年的古典熏陶之后才能够体察的东西。绵延的唱音洞入云霄,喘息处、关联处、正声处,处处有深意。吟唱作罢、念白铿锵、无不丝丝入扣,撼动人心。与之相应的是那举手投足之间的细节之美。蹙眉拿捏,移步转角,莫不合于曲律,莫不贴切婉转。恰恰是此种圆融,恰恰是此种微妙,才让它至今无法翻译,至今深隐着中华文化的内在意蕴。
当今,电影声光音效的强大力量已经驱散了传统戏剧本身的隐微与深致。现代戏剧虽然借助种种科技手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却依旧无法将人群再度聚集。在分秒必争的现代时空中,谁还有时间再去拿捏那些表情、眉眼、唱腔与招式?我们可能更加习惯在宽大的银幕上找寻一张张世界同一的明星脸庞,或者沉醉于虚拟逼真的场景所营造的亦真亦幻的效果当中。少了留白,少了思量,当然也少了想象和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