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文艺资讯 > 正文

以人民为中心,为时代抒真情(3)

——全国电视剧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编

精心精致才有精彩精品

北京华影文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小红

我们制作出品的重大题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播出后,在全国引发了热烈反响。剧中所展现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决策过程、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与我们今天的生活休戚相关,是当代人甚至几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让广大观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强烈认同,这正是主旋律影视作品发挥强大社会影响力的价值所在。

2017年6月,我们出品的电视剧《我的1997》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取得可喜成绩:全国重点52个城市平均每天收看人数达到2666万;在网络平台点击量累计超过10亿次,尤其在年轻观众中引起很大共鸣和反响。

成绩来之不易,媒体对于我们的电视剧评论用了“抓人”“走心”“提神”的关键词。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心。作为国有文化企业,我们必须有责任担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我们始终认为,文艺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这正是进行文艺生产的文化企业有担当、重社会效益的体现。

既有精彩的故事,又弘扬主旋律。二者的统一是创作难点也是亮点,这不仅需要创作团队具备高超的技术技巧,更需要创作者的工匠精神。我们认为好的思想需要好的艺术来表现,艺术上的失误和粗糙都可能让作品的思想价值大打折扣。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创作中,我们实现了编剧与党史学者的无缝合作,共同提升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在《我的1997》创作中,我们牢牢把握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通过小人物的个人命运折射出大时代的风云变幻。

创作精品必须坚守文化自信,克服浮躁的、娱乐至上的“伪世俗观”。主旋律艺术创作来不得半点跟风和追风的投机取巧思想,也来不得为交差、为当前利益而敷衍了事的思想。

电视剧创作归根结底是艺术创作。既然是艺术创作,我们就应该尊重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尊重市场,给予导演、演员等主创充分的艺术创作空间。严格认真的制片管理和组织工作,是完成一部作品的重要保证。按照最合适的人选来遴选主创,不唯大牌,更不敷衍了事,力图通过将画面中所有的影像元素,大到建筑,小到化妆、服装、道具、典型音乐、环境声音,乃至一张纸、一本书、一支笔、一枚邮票等细节,努力还原那个时代中国的变迁,折射出人们生活的变化,精神样态的新意,从而反映出人物和时代命运的深刻变革,进而提炼主题思想。

当下是中国影视发展最好的时期,作为从业者我们应该把握住这样难得的时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充满诗意的深情嘱咐:“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我们将不辜负伟大时代的召唤,一如既往地坚持弘扬主旋律,彰显主流价值,讴歌我们的祖国、我们这个时代,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文艺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