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文艺资讯 > 正文

以人民为中心,为时代抒真情(5)

——全国电视剧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编

为时代立言为人民放歌

编剧  马继红

作为一名军旅剧作家,我从1993年起做编剧,20多年来,先后创作了《天路》《红十字方队》《光荣之旅》《向前向前》《铁肩担道义》《大酒坊》《彭德怀元帅》《英雄出草原》等10多部数百集电视剧。下面我就如何用电视剧形式讲好中国故事,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传递正能量,把握好作品的魂。2013年,我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在创作中,我有意识地把彭德怀的事迹和精神与当下生活中的热点焦点相对应,针对不少年轻人信仰缺失的现象,我写了彭德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党的忠诚;针对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很多干部不作为的情况,我写了彭德怀在危险关头的三次担当;针对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腐败,我写了彭德怀的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这部剧播出当天,就获得了全国最高收视率。

曾几何时,有人把艺术市场和主旋律人为地对立起来,好像一提走市场,就必然偏离主旋律而走旁门左道。而一提主旋律,也必然认为是主题先行、模式化、概念化的作品,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误区。《彭德怀元帅》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弘扬高尚精神的艺术有着巨大的市场承载力,每一个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编剧,都应该理直气壮地歌颂党、歌颂祖国,浓墨重彩地记录英雄、塑造英雄,用高水平的主旋律电视剧去占领市场,引导观众。

贴近官兵,扎牢生活的根。一部电视剧能否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和喜爱,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真实,既包括生活的真实,也包括艺术的真实,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为纪念青藏公路通车40周年,我们到青藏兵站部去寻找创作素材,在一个叫五道梁的兵站,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的官兵大都没有头发,有的甚至连眉毛都脱落了,问及原因,是这里的地理环境所致。战士们坦言,我们也知道这里的环境对身体危害很大,但为了保障这条输油大动脉的畅通,为了西藏人民的幸福,我们作出再大的牺牲也无怨无悔。正是战士这朴实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下决心,一定要创作出一部真正属于青藏线官兵的电视剧。

为了掌握扎实的第一手材料,我们与高原官兵朝夕相处了整整3个月,我们采访当年开路的老将军慕生忠;我们在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兵站和官兵同吃同住;我们随着运输车队,翻山越岭,穿越日月山、沱沱河,从西宁一直走到拉萨……这部叫《天路》的电视剧虽然只有短短8集,但播出后立刻得到了全国观众的认可,囊括了国内所有电视剧的奖项,还推出了一支脍炙人口的歌曲《青藏高原》。每当我登上领奖台,抒发获奖感言时,我最想说的只有四个字,感谢生活。

近年来,有一些院校、学习班邀请我去讲课,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我总是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们,如果你想做一个合格的编剧,那就请你迈开双脚,扑下身子,走进人民中间,去拥抱火热的生活,去亲吻质朴的大地。

精心打造,磨砺艺术的真。电视剧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编剧在这个创作链条中是第一环节,也可以称为第一生产力。衡量一部电视剧的成功与否,首先是看它能否经得起岁月的检验。

回想电视剧《红十字方队》的创作,我们先后去了4所军医大学采访,仅座谈会就开了几十次,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生活原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个剧本先后三易其稿,每完成一稿我们都要把其中的一些章节念给学员听,让他们评判,故事讲得是否真实,有没有戳心窝子的感动。这部剧最初拍完是20集,后来剪成18集、16集,最后播出时是14集,看起来我们做的是减法,实际上赢得的是加分,这也许就是创作的辩证法。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