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文艺资讯 > 正文

60年 700场 北京人艺首次开放《茶馆》后台(3)

核心提示: 签海报、切蛋糕、拍全家福,700场大茶馆热热闹闹,60年“老裕泰”轰轰烈烈——6月16日,被冠以话剧代名词、人艺看家戏、演员试金石的《茶馆》在演出中度过了60年700场的大日子。

冯远征(饰松二爷)

冯远征(饰松二爷)

冯远征: 不必太担心第三代王掌柜

《茶馆》我也演了快20年了。昨天我们还在议论,800场的时候,估计我们是赶不上了。现在回想起第一次演《茶馆》时内心很忐忑,也受到很多质疑,因为毕竟那个时候我们很年轻,加上观看老《茶馆》的观众也在,观众会有一些对比。现在虽然是老艺术家们的辉煌依旧在,但是我们的阅历增加了,演技也有所提升,观众对我们的认可也逐渐多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美国华盛顿的演出,当时有80%的观众是外国人,因为英若诚老师的翻译特别好,很多台词国外观众看得懂,而且他们也会会心地笑。这一点让我想到只要做到准确,其实艺术是无国界的。老艺术家说“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戏的演戏”,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黄宗洛老师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很细致,我在接过这个角色的时候一开始也在琢磨这个人物怎么去体现他精髓的东西。开始从外部的形体、声音这些去模仿,到后来再慢慢寻找自己的风格。塑造一个人物,除了前人的模板,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入自己的风格。所以在这些年的演出中,每一次我都在想昨天演出所出现的问题在哪儿。如果观众喜爱就说明了自己没白想。

一些老面孔渐渐退去了,大家都会有担忧,担心人艺何去何从、《茶馆》谁来接、第三代的王掌柜谁来演。其实不必担心,我们要对青年演员进行培训,要用剧本朗读来训练他们的台词,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这也是传承的一部分。

0619a11t5_b

吴刚(饰唐铁嘴)

吴刚: 原来其实最想演的是王利发

与我之前的两任“唐铁嘴”任宝贤和张瞳老师,我们私下都有很多的接触。我们接班时先生们还在辉煌中,所以理解观众很难认可我们。他们那代人对生活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成就了这个戏,而我们离那个年代太远了,只能通过资料、影像去了解。开始时也曾经尽量不去看过去的演出录像,想尽可能展现自己的东西,凭的就是一股子热情。

当年复排宣布演员名单时,我记得每一个细节。那是在剧院后面的小剧场里,所有演员都在一起,屋里子特别的满。其实大家心里都期待自己能有一个好一点的角色,能上这个戏,对自己也是一种认可。我记得到1992年告别演出的时候,我也在台上演学生C,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震撼。我们都在上场门和下场门那里站着看,于是之先生就在上场门那里放一个小灯,直接就在那里补妆、换衣服。为了保持体形,他腰上用很宽的布勒着,先生对戏的严谨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办,其实这就是传承。原来其实我最想演的是王利发。这次在排练场,我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梁冠华的表演,真的是已经出神入化了。我跟他说,你的王掌柜已经化在骨髓里了,真好!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迪]
标签: 北京人艺   茶馆   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