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人民艺术家 > 正文

老庄心解(28)

老庄之辨

关于庄子其人其书,问题不像老子和《老子》书那样扑朔迷离。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庄子十分简略,只是讲:“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关于他的身世还在最后提到:“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战国之世,漆器工艺发达,我们在战国时代墓葬之中发掘出的漆器,至今色泽灿然历两千余年而未朽烂,而“蒙漆园吏”一职,只是管理漆园或兼管漆器制作的微末小吏,也许庄子一生最大的职务即此而已。

“蒙”指何地,争论直至今日而无定论,由于出生地有所争议,故有以为庄子是战国时宋人,又有谓其楚人,甚至说是齐人、鲁人的,今从宋人之说。亦有以庄子《寓言》中所出现的帝王年代来校订司马迁之《史记》者,殊不知寓言本托无考之说以寓深旨,并不能为史家提供年鉴。亦有以《寓言》指证于史实,以史实纠正《寓言》者,这都和《庄子》之旨相悖,颇有迂阔之学究气。今对庄子之生卒亦只能约略定为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之间,与孟子几乎是同时。

《史记》中对庄子的性格作如是讲:“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意思是他驰骋纵横其辞章(离词),对儒、墨两家痛加攻击,当世的博学鸿儒谁也不能幸免,然而他汪洋恣肆,思如涌泉,意如飘风,不为文不足自快,当政的人,不会器重于他。接着司马迁讲了一则故事,因为《史记》不仅是一部了不起的“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书,它还是一部瑰丽雄浑的文学巨著,所以他不排除口头文学的渗入。《史记》这样写道:“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这段记载不一定是真实的。在《庄子·列御寇》中有这样两段类似的故事:“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又《庄子·秋水》中载云:“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已死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显然,西汉之世,庄子之书广为流传,而不同抄本,各擅其长,司马迁正是做了综合荟萃的工作而入《史记》。然而,这些故事作为反映庄子的性格则既生动而又准确。

及至魏晋之世,玄学大兴,注《庄子》者蜂起,据《晋书·郭象传》称,注《庄子》者多达数十家。《汉书·艺文志》称,《庄子》五十二篇,盖指汉时通行之古本,其中包含有并非《庄子》书之《庄子后解》及《庄子略要》等三篇附录,故古本《庄子》实际是四十九篇。这四十九篇中,有十分之三是“一曲之才,妄窜奇说”,略类《山海经》、《占梦书》,文词又浅鄙,大悖庄子之旨,宜为西晋郭象所痛,删除之,世传之郭象注本三十三篇《庄子》遂成定本,我们谈论庄子,主要依据此本。

上一页 1... 2627282930...51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尧(见习)]
标签: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和谐   大美   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