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人民艺术家 > 正文

老庄心解(38)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述《庄子·盗跖》的故事,因这则故事十分切中肯綮,而庄子反儒的基本内容亦包揽无遗。在庄子看来,儒家的仁义礼乐都是违背人性之天然本真的,所以必带有虚伪性和欺骗性,而儒家的文艺之道的终极目的则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自黄帝、尧舜以下的所谓圣人,他们辨明善与恶、贤与不肖导致天下的大乱,而法先王的孔子不仅自己与其弟子四处碰壁、被赶逐、被围困,甚至被菹醢,而他的学说本身便是违背历史法则的,这些便是庄子批儒的大要。

在庄子看来,孔子与盗跖齐一,没有区别,指的是他们都违背了人的本性,而盗跖批孔,实则是用一件违背了人类本真天性的事物去批判另一件违背人类本真天性的事物。其实他们是一回事。正如《庄子·在宥》篇中所云圣人曾参、史鰌不过是夏桀、盗跖的先导。《盗跖》篇中用盗跖之口称:“孔子为盗丘。”这里脍餔人肝的跖并不是否认自己为盗,只是他认为社会之评价不公,孔子是比自己更大的盗。以庄子行文的取向看,两坏取其轻,显然他对盗跖还有一定程度的欣赏的成分,而对孔子则通过盗跖之口,称其“罪大极重”,是无可救药的了。

盗跖在《庄子》中是作为一个审美对象存在着的,他美貌豪纵、恣肆不羁,而又才思敏捷、能言善辩,与那表面谦恭而心怀叵测的孔子,不可同年而语。庄子正是通过孔子和盗跖两个典型人物来阐发了他善恶齐一、美丑齐一的基本观念的。

春秋战国之世,周室衰微益亟,诸侯争霸,正游说者之秋。庄子对孔子的游说固有极尖锐的讽刺,而在《列御寇》篇中更把这样的儒者游说之士讽为舔痔者。宋国有名曹商者,为宋王出使秦国,得车数辆,至秦,秦王又赠车百辆,曹商回到宋国后,向庄子炫耀,讲自己处于穷闾陋巷,艰困潦倒,是我的短处,而一旦使万乘的国君醒悟,我便得车百辆,是我的长处。庄子嗤之以鼻,讲:秦王有病召来医生,能破溃其疮疖的人得车一辆,能舔痔者得车五辆,愈往下,得车愈多,你难道是给秦王舔痔的人吗?何以你能得到这样多的车辆。庄子对侍奉君王以求富贵的人是何等的鄙弃!

在庄子看来,儒家无论如何游说谋划,如何的奔走钻营,其学说术业日见式微,已是历史的必然。《庄子·田子方》篇中讲到庄子见鲁哀公的故事,鲁哀公讲:鲁国多儒士,很少有研究先生之学说的。庄子讲:其实鲁国的儒生很少。哀公讲:“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讲:我听说,儒士戴圆帽的知天时,穿方鞋的知地形,带玉玦的善断事理。其实,真正有道的君子,并不一定穿这些衣服;穿这些衣服的,未必知其道。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宣布一条命令:凡不知“道”而穿这种衣服的,就是死罪。鲁哀公的命令下达五天之后,鲁国没有敢穿儒服的人。只有一个男子穿儒服立于鲁哀公宫门之外,哀公问以国事,对应滔滔,无所不知。庄子讲:鲁国至今只有一位儒者,怎么能讲“鲁多儒士”呢?

庄子为我们描述了儒术失落的萧条惨淡的景象,庄子对儒家的批判,是釜底抽薪式的整体性摧毁。它不像后世如王充之“问孔”、“刺孟”式枝枝节节的驳斥。庄子对儒家的体系发难,以其自身的博大恢宏,居高临下地对待诸子,剽剥多有而决不轻许,受伤害最大的当然是儒家。然而庄子是否想到了儒术在汉代以后大行其是,逐渐成了诸子独尊的一家,而百家罢黜,为统治者所不取的,其中也包括庄子之学。

上一页 1... 3637383940...51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尧(见习)]
标签: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和谐   大美   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