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人民艺术家 > 正文

老庄心解(36)

不唯如此,孔子竟然要法先王,更为庄子所不能容忍,说这不正如捕捉到猿猴给他披上周公的衣服,又如东施效颦,丑妇作态,“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美人即使心口作痛而皱眉,不失本真,所以依旧娟美,而丑妇之作态则伪貌毕现,胡云乎美?庄子将舟车比周与鲁,而水陆比古与今,古时的周用舟于水上行走,今日之鲁则用车行于陆地,苟“推舟于陆”,那非但“劳而无功”,亦且“身必有殃”。这是庄子对法先王的彻底否定。前段论述,先王已是大乱之本,而此段论述即使先王不是大乱之本,即使有西施之美,依循他的玄古有赫胥氏者法则,也绝对行不通。

“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庄子·马蹄》)。这里庄子所说的道德是天地的大道至德,仁义则为大道废除后世俗所为的伪善。“圣人”(庄子书中的“圣人”二字大多用作贬义)费尽移山心力,“蹩躠(艰行)为仁,踶跂(难举)为义”,天下的疑惑惶恐由之而生;“澶漫(恣纵)为乐,摘僻(繁琐)为礼”,天下的分歧对立亦相应而出,这就是圣人仁义礼乐所可能带给社会的灾难。“县企仁义以慰天下之心……此亦圣人之过也”,圣人如此地败坏了社会淳朴的风气,损伤了人类天赋的本真,而还厚颜无耻地高悬仁义的大旗来慰藉天下人心,更是罪莫大焉。《庄子·盗跖》历来被视为庄子之徒的作品,然而这亦不妨碍这是一篇浩瀚瑰丽的雄文,也可以作为庄子思想的一面明镜,这篇文章和庄子内篇的文风是完全不同的,庄子之文浑然丰厚,博大精深,“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史记》)。庄子自以为处于环中,把握天倪,辨析宇宙、人生、社会和历史,皆以恣纵不傥之辞出之。因为在他看来,天下混浊,正不必正襟危坐,端庄论述。(《庄子·天下》:“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因之,庄子之文“虽瑰玮而连犿(连缀宛转)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奇异)可观”,那是一种宛转雄奇的文风,非“一曲之才”的“妄窜奇说”所可梦见,这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情态自由,而不是拘执于逻辑的理性自由。《盗跖》一文则直抒胸臆,鞭辟入里,高谈阔论,如入无人之境,足使饾饤小儒望而生畏,闻而遁逃。这种文风在战国至前汉之策论家的文中可见,所以《盗跖》为后之高手伪托无疑。

《庄子》书中对儒家之批判比比皆是,内篇《人间世》接舆之讽孔、《德充符》叔山无趾之批孔、《大宗师》子贡之被嘲,其他如外篇之《骈拇》、《马蹄》、《胠箧》、《在宥》,杂篇之《庚桑楚》、《列御寇》、《徐无鬼》,对儒家可谓竭尽怒骂贬损嘲讽之能事,而如《盗跖》之指事直陈、痛快淋漓,则《马蹄》得其仿佛。

上一页 1... 3435363738...51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尧(见习)]
标签: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和谐   大美   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