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人民艺术家 > 正文

老庄心解(37)

《盗跖》篇中塑造了两个典型的人物,一个是多辞谬说、摇唇鼓舌的巧伪人孔丘,一个是“心如泉涌、意如飘风”的盗跖。文章从孔子与盗跖之兄柳下惠的对话开始,孔子以为盗跖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柳下惠为“世之才士”却不能教导其弟,“丘窃为先生羞之”,意欲代柳下惠去见盗跖。而知弟莫若兄,柳下惠则力劝不能去见,因为盗跖不是等闲之辈:“强足以拒敌,辩足以饰非”,是顺者昌逆者亡的角色,“先生必无往”。孔子不听柳下惠的劝告,还是去了。

盗跖这时正在解甲休息,脍脯人肝,孔子则表现出一副伪而诈的姿态,先是下车而前,继之趋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种种作为并没有引起盗跖的好感,而是对这位“作言造语,妄称文武……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的巧伪人下逐客令。孔子被臭骂而无愠色,反而对盗跖有一番肉麻的吹捧,称盗跖具美貌、博学、勇悍三德,歌颂他“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以为他可以南面称王。继之孔子又诱以诸侯之尊,十万户之邑,数百里之城,然而这所有的阿谀和诱惑却引发出盗跖如暴风骤雨般劈头盖脸的训斥——盗跖说,在有巢、神农之时,“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这是天地大德鼎隆之世。但是黄帝以后,世风日下,他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及至尧舜、汤武,皆属“乱人之徒”。而你孔子却“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庄子·盗跖》)?盗跖剥去孔子儒者伪善的外衣,还他“大盗”的本来面目。

接着盗跖历数孔子为推行文武之道、游说诸侯四处碰壁的狼狈相,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而孔子的大弟子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被剁为肉酱于卫东门之上,是“子教子路菹此患”。

盗跖谈锋一转,再论历代圣人贤臣:黄帝没有天地大德,故战蚩尤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半身不遂、汤放逐其君主、武王讨伐商纣、周文王被关于羑里,这些人都违背了真情性,其行不但不足称而“甚可羞也”。

而世上所谓的贤士如伯夷、叔齐、鲍焦、申徒狄、介子推、尾生等六人,重名节而轻生死,终是违背人类的本真而不顾念天年之人。而世上所谓的忠臣如沉江的伍子胥、剖心的比干,其愚忠“卒为天下笑”,又何足贵呢?

盗跖托辞雄健,单刀直入,且步步紧逼,孔丘几无还手余地。孔丘之谀词媚态,被驳得体无完肤。盗跖最后总言之,你孔丘如欲告我以鬼事,我不能知,告我以人事,则我懂得比你清楚,“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而人的寿数有限,最多不过百年,除去病痛死丧忧患,其中能开口而笑的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宛若骐骥之过隙,如果一个人不能使自己愉悦,养其天年,那他就不能被视作通道的人。

盗跖说:“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快快滚蛋吧,你的道狂悖失性,蝇营狗苟,皆是奸诈虚伪的行为,完全违背天然,不能全其真,还有什么可和你谈的!

孔子仓惶出走,执辔三失,面如死灰,见到柳下惠,自己承认这次被斥而归是“无病而自灸”,而与盗跖之见面亦宛若拔虎须,差一点掉入虎口。

上一页 1... 3536373839...51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尧(见习)]
标签: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和谐   大美   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