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人民艺术家 > 正文

老庄心解(41)

艺术从失落到复活

一、艺术家与庄子的对话

读了《庄子》,你以为再也不闻美妙的音乐了吗?啊,君试听曾子在卫国的歌吟——商颂。曾子,他清贫,“缊袍无表”;他饥馁,“颜色肿哙”;他劳苦,“手足胼胝”;他三天不见炊烟,十年不制新衣;他帽带脱落,捉襟见肘,纳屦踵决,然而他引吭高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庄子·让王》)。那是洪亮的、清澈的、坚实的、有力的大自然金石撞击的天籁,那是可以弥于六合的博大恢弘的伟大音响,然而发出这声调的曾子,他的生命并不重要,他会自然而生,也会自然而死。君再听一听那咸池之乐吧,庄子在《天运》篇中描述了咸池之乐的三种境界:起先惶惶不安,这乐章“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人事、天理、道德、自然杂沓而至,连蛰伏的虫豸也被惊雷震醒,这是一种可危可惧的境界;其次的乐章是“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的“变化齐一”的演奏,这音乐使“鬼神守其幽”,使“日月星辰行其纪”,这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追逐的音乐,你的惊惶亦会随之平息;那么最后的乐章,就是忘情忘我的“无怠之声”,宛若林木的孔窍发出了美妙的天籁,一会儿杳然无踪,一会儿勃然兴起,它在大自然里行流散徙,变动不居。这充盈于天地、包裹着六合的音乐,便是自然本身,这时你会处于一种迷惑不解的境界。你由迷惑不解而达于无知无识,无知无识的状态则近乎道,这时才达到“道可载而与之俱”的体道合一之境。

《庄子》书最后还是在艺术的失落中找寻到真正的艺术,它由惶恐而平静,由平静而痴愚的在艺术境界递变演进,深宜艺术家体悟。庄子不容许些微的矫造和伪态来玷污这天籁。当你迷惑不解的时候,正是你摆脱了“小知间间”的状态,进入了“大知闲闲”的天国。那震撼人心的贝多芬的生命交响乐,使灵魂震悸颤栗,那还是咸池之乐的第一乐章呢。伟哉!庄子,你博大的思维,是足以使中外古今的艺术家五体投地,匍匐称臣的!

显然,庄子追求的是一种没有经过人为破坏的天地淳和之美,一种纯真不加矫饰的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之美如绘画、音乐,都是对无差异、无彼此的大道的分崩离析。心神离散的结果是追逐,追逐的结果是有所得,而这种在艺术上所得的,无异于艺术本身的死亡。

上一页 1... 3940414243...51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尧(见习)]
标签: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和谐   大美   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