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文光焰万丈,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共仰。但因其诗名的隆盛,掩盖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才华,琴艺即为其中之一。其实李白有着满满的音乐天赋,他曾在《暮春江夏送张祖监臣之东都序》中坦承自己多才多艺,他说:“至于清谈浩歌,雄笔丽藻,笑饮醁酒,醉挥素琴,馀实不愧于古人也。”
诗人在此提及“余实不愧于古人”的才艺为五项,一为清谈,二为浩歌,三为诗文,四为饮酒,五为弹琴。即使我们今天不把“笑饮醁酒”视作才艺,那么“醉挥素琴”乃为其自定义的“四大才艺”之一。李白自许琴艺无愧于古人,这个“古人”是谁?当然是像伯牙、相如、蔡邕、嵇康那样的古琴大师!
酷爱“绿绮”的诗仙
琴迷都知道,晋时的古琴大师嵇康有一首赋叫《琴赋》,盛赞他的“琴”和对琴艺的理解。无独有偶,我们在《李太白全集》中也读到一首以浓情咏琴的文章《琴赞》,其文短小精悍,兹引全文如下:
峄阳孤桐,石耸天骨。根老冰泉,叶枯霜月。
斲为绿绮,徽声粲发。秋风入松,万古奇绝。
诗人非常热情地歌颂手中的“绿绮”古琴。他说,这把琴采的是山东峄山南面的孤桐树,那株孤桐树长在石岩之上,高高耸起恰似老天的骨骼,苍老的根须伸入山涧的冰泉,硕大的树叶经历过秋寒的霜月。琴匠砍了此树做成绿绮古琴,发出的声音十分清脆激越。我奏的琴声随秋风融入滚滚松涛,真是万古难得的奇绝境界啊!
按,“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琴曰绿绮,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李白在此诗中以“绿绮”之名,形容自己的琴很名贵。
嵇康在《琴赋》的“乱”(总结)中说:“愔愔琴德,不可测兮;体清心远,邈难极兮;良质美手,遇今世兮;纷纶翕响,冠众艺兮;识音者希,孰能珍兮;能尽雅琴,唯至人兮!”意思是,咏叹和悦之琴德,无法探其深广。其体则清明,其心则旷远,其高邈实难企及也。优良之质性,得遇今世之美手,何其幸也。琴具备各种音质,为群乐之首,惜知音则少,不知珍惜,唯有至人能深究雅琴之理也。(见《昭明文选》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4第一版)
嵇康是李白崇敬的古琴大师,他的《琴赋》对于李白无疑影响很大。我们从《琴赞》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琴的无比喜爱,也隐隐感觉到作者对自己卓越琴艺的欣赏。
抱琴登山的游子
李白是一个足迹遍四海的伟大旅行家。古人游历,由于道路崎岖,工具贫乏,行程往往备尝艰辛。很奇怪李白之游,却每与携琴演奏相联系,他所到之处几乎总是与琴相伴,甚至登览泰山也不例外:
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游泰山六首》其六
这首诗写于742年,李白已经42岁。他在诗里说,我早晨喝了瑶池的水,然后遍览泰山佳景,傍晚投宿在天门关。怀里抱着亲爱的绿绮琴,夜行在月下的青山之间。山间洒满月色,露水闪着白光。风歇松林,夜晚静谧,茫茫然似见碧峰高处,有许多神仙夜游,似闻到处处笙歌。……
李白抱琴登山,携琴夜行,一个多么酷爱绿绮、爱琴如宝的大师形象!其实其诗中还有不少拂琴听猿、倚松演奏的诗句,如:
拂琴听霜猿,灭烛乃星饭。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砂泉见寄》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上面两诗,《答长安崔少府》写于730年,是李白青年时第一次入长安干谒求官时的作品,这个“拂琴听霜猿,灭烛乃星饭”的主角是作者的朋友崔少府,然而作者对于崔少府携琴游终南山,在翠微寺拂着雅琴伴着秋猿哀啼,灭去蜡烛就着星光吃饭的雅趣,无疑表示了十足的欣赏。《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写于754年,全诗说的是诗人夜间宿在黄山旁明月映照的碧溪,正在松间奏琴时,听到山中逸人的吴音歌吟,如风生万壑,让龙惊水中,于是诗人便停住了手中的演奏而在松林间徘徊。按,此黄山,乃当涂县北之小黄山。诗人在安史之乱前,常在此地游历,其实诗人已经54岁!我们从诗中可知,李白携琴远游,是终生之习惯,可见这个游子的琴缘之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