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琴相契的挚友
嵇康在《琴赋》中说:“若夫三春之初,丽服以时。乃携友生,以遨以嬉。涉兰圃,登重基,背长林,翳华芝,临清流,赋新诗。嘉鱼龙之逸豫,乐百卉之荣滋。理重华之遗操,慨远慕而长思。若乃华堂曲宴,密友近宾,兰肴兼御,旨酒清醇。进南荆,发西秦,绍陵阳,度巴人。变用杂而并起,竦众听而骇神。料殊功而比操,岂笙籥之能伦?”
嵇康说,举凡弄琴之士,大都是有一个“圈子”和“群友”的,这样才能“以遨以嬉。涉兰圃,登重基,背长林,翳华芝,临清流,赋新诗。”而“圈子”中人,多为同气相投的“密友近宾”。我们读李白的诗,果然会常常见到李白的“琴友”。如: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据《宋书.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喜欢喝酒,来访者无论贵贱,有酒就摆出共饮。如果渊明先醉,就对客人说,我醉了想睡你们可先回去。以此言其真率。李白此诗,则借陶渊明故事表达自己的旷达胸怀,即与友朋酣饮之后,约定明日结伴奏琴的雅事。因为只有和“密友”一起,才能奏《南荆》,弹《西秦》,续《陵阳》,弹《巴人》,形成雅曲俗调齐鸣、四座耸耳倾听的热烈场面,见得琴比其他乐器的高雅之处。
下面一首诗,写的则李白与琴友非同寻常的友谊:
君同鲍明远,邀彼休上人。鼓琴乱《白雪》,秋变江上春。
瑶草绿未衰,攀翻寄情亲。相思两不见,流泪空盈巾。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这首诗写于诗人流放夜郎遇赦归来的759年,作于巴陵,时李白59岁。裴侍御肯定是李白的一个琴友,他在寄给李白的诗中,告以留岫师弹琴的雅事。李白回寄的诗里说,你很像鲍照,邀请了“休上人”弹琴,他鼓了一曲《白雪》让人感到秋天的来临。珍美的瑶草此时依然碧绿,我采来寄给亲爱的友人。你我两地相思却不能相见,徒然令眼泪沾满佩巾。以此看来,以琴抒情,托琴言志,以琴交友,借琴解闷,弄琴寻欢,乃是李白生活的一部分。而两地不见、流泪盈巾的挚友与“知音”,也在琴的交流中诞生。
诗人对于已故的好友崔宗之,也持有极深的感情。因为这个崔宗之不但是李白的诗友,也是李白的琴友,并且是曾经赠送李白“孔子琴”的琴友。李白在《忆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的诗中,追忆与崔宗之戏水弄月、纵酒高歌、赏花弹琴的快乐时光,对“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没”的朋友表示极其沉痛,并发出“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有谁还能把《广陵散》即嵇康临刑时所奏琴曲传给后世?我只有对着邙山下的白骨悲哭欲绝)的无比悲痛之声。
“醉挥素琴”的大师
我们知道,诗仙李白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他有别人所不及的喜怒哀乐,有别人所不解的忠君报国;他是一个朋友遍及三教九流、四海五湖的人,他有会不尽的客人,赠不完的诗篇;他还是一个嗜好美酒的人,他那些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篇,大都是酒后得来。我们也同样知道,人间抒情之道虽然很多,而琴,却是最惬意的道具,那些“悲风”“寒松”、“绿水”、“白雪”等等的琴曲,正是诗人抒发喜怒哀乐的现成途经;琴,也是招待好友的茶座上最雅气的“点心”,有琴声的友人之会,一定会跳出世俗之羁绊;琴,又是美酒的最好朋友,饮酒品琴,最是诗意盎然。于是我们看到,琴于李白,果真像剑和酒,是须臾不可离的宝贝!
朋友相遇,快乐时刻,是弹琴奏乐的好时机。李白说:“一时相逢乐在今,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意思是,和你相逢,其乐无穷,卷卷袖口,咱们拂着白云弹琴,先弹奏一曲《三峡流泉》的音乐。因为从此一别,我要去武陵山了。去那里以后,桃花春水深,恐怕难以再见了!
胸有所怀,情有所思,沽酒独饮,挥斥忧愤,也是弹琴的时机。李白说:“我有紫霞想,缅怀沧洲间。思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春日独酌二首》其二)这琴声,寄托了多少遐想?
而高朋满座,或者酒楼宴会,更是弹琴寻欢的机会。“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前有一樽酒行二首》其二),琴奏绿桐,奏出了何等兴致!
“弦歌欣再理,和乐醉人心。”(《赠从孙义兴宰铭》)我们从李白的诗中看到,诗人对琴(也是对礼乐)情有独钟!凭李白的天赋异禀、傲岸自信,凭李白对嵇康的崇敬,与高手的切磋,李白之琴技“不愧古人”,绝非自夸!而他那“醉挥素琴”四字,正自画了一个醉中鼓琴、神韵悠扬的诗仙形象!
自称“醉挥素琴,余实不愧于古人”的李白,确是一位卓越的古琴演奏家!
引注:
本文所引用的诗句及备注括弧中的诗文篇目,除注明者外,均为李白作品,引自《李
白全集编年笺注》,安旗主编,中华书局2015年版。
参考文献:
1、《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
2、《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安旗主编,中华书局2015年版。
3、《李白诗全译》,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等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李白精讲》,王运熙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编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版。
6、《诗境浅说》,俞陛云著,中华书局2010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