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文艺理论 > 正文

李白:齿牙粲花的脱口秀大师

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不但以其“雄笔丽藻”垂名千古,而且以其“胸罗锦绣”的博学,“齿牙粲花”的口才,幽默风趣的谈吐,博人快乐,受人欢迎。近时国人把幽默、风趣、逗笑的即兴演讲或论辩之表演称为“脱口秀”,则李白正是一位活跃在盛唐大舞台上的“脱口秀”大师!

胸罗锦绣的博学之士

李白诗文中有一篇题为《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亲序》的小文,谈到他的卓越口才受人称道。文章说:

紫云仙季,有英风焉。吾家见之,若众星之有月。贵则天王之令弟,宝则海岳之奇精。游者所谓风生玉林,清明萧洒,真不虚也。常醉目吾曰:‘兄心肝五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霞散?’吾因抚掌大笑,扬眉当之。使王澄再闻,亦复绝倒!

大意是说:我的从弟令问,有英雄之风,在家族中也属于众星中的明月。论其贵,他是皇上的令弟;论其宝,他是山河的奇精;论容貌,见过他的人都称其“风生玉林,清明潇洒”,那是很恰当的。每次在一起喝酒,他都要用醉眼瞅着我说,老兄您的心肝五脏都是锦绣做的吗?要不然,为什么你开口就成文章,挥笔如散霞彩?

在这篇序言中,李白称从弟李令问“笔走群象,思通神明,龙章炳然”,因为拜省为官的父亲而去淮南,“倾兰醑而送行,赫金鞍而照发,错毂蹲野,朝英满筵。非才名动时,何以及此?”说明这位高度赞赏李白口才的从弟李令问,不但背景显赫,少年美貌,而且才名动时,为李白所器重。也因此,对令问的赞赏,李白是很当真的!所以他在序言中接着说:我听他这样称赞就抚掌大笑,扬扬眉毛表示我当得起。因为即使西晋名士琅琊王王澄再来,也一定会因我的口才而再次绝倒在地的!

按,史称“王平子(即王澄)高气不群,迈世独傲,每闻玠之语议,至于理会之间,要妙之际,辄绝倒于地。前后三闻,为之三倒。时人遂曰:卫君谈道,平子三倒。”(见《世说注》:《卫玠别传》)李白借王澄曾为卫玠口才“绝倒”三回的典故,说王澄若听到我的高论,一定会再次“绝倒”于地!可见李白对于自己的口功,亦自负不浅。

“心肝五脏皆锦绣”,道出了李白这位“脱口秀”大师的胸底秘笈。

李白煮经史子集于一炉,集古今诗赋文章于一锅。少年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又“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可见他在这个时期读书学习的范围极其广泛,用功的程度非同寻常。笔者曾去李白故里参观,在青莲场见到过“磨针溪”的遗址,传李白少年时苦读“文选”,曾三拟《文选》进行写作。他的许多诗词赋,从题目、题材、风格上,都有前贤名家痕迹,是一个和杜甫一样“转益多师”的人。因此即使在出蜀之前,文章已经非常有名,在苏颋《荐西蜀人才疏》的奏章中有“赵蕤术数,李白文章”之誉(转引自安旗《李太白别传》11页)。我们读李白的诗文,对于他的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学修养,以及对于词章典实的娴熟和运用自如,无不叹为观止。

李白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融任侠、纵横于一身。他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理想在匡时济世,立志“辅弼”皇上,“使寰区大定,海内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生为跑官而颠沛流离,可见其有“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情结。我们读李白的诗,其政治偶像有姜太公、管仲、乐毅、张良、韩信、诸葛亮、谢安等等,是其儒教深染的重要证明。然而李白不止是一个儒生,他又是一个道士。他“十五爱神仙,仙游未曾歇”,受过道箓,炼过仙丹,采过仙药,道缘深厚,道学宏博,五岳寻仙,孜孜不倦。他还是一个佛门居士,“青莲居士谪仙人……金色如来是后身”(《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自号为“青莲居士”,中年以后,探深山,拜老禅,念佛经,赞佛像,宣扬佛法,弘化佛门,不亦乐乎。其谈玄之兴致也通宵达旦,与佛门之高僧也交谊深厚。融通三教之外,李白又是一位剑客侠士,他对古代侠义英雄朱亥、剧孟、侯生等备极赞赏,并在行为中努力仿效,以至自诩身“佩长剑、袖匕首”(《赠友人三首》其二),“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他崇尚勇武,急公好义,颂扬“秦氏优女”,盛赞曹娥女英雄,为朋友吴指南之死,伏尸恸哭而眼泣血,猛虎临前而身不动。最后,李白还是一位纵横家。在蜀中隐居时,他拜读于纵横家赵蕤门下年余,学得“苏秦张仪”的“纵横家”口才。他崇拜古代的纵横策士,对决策帏屋、决胜千里的张良,对隐居隆中定计三分天下的诸葛,对“一箭聊城功”的鲁连,都十分敬仰。而他敢进兴亡言、敢为永王谋的举动,也是因为视己乃“匡君怀长策”的“纵横策士”(《赠友人三首》其三)。

李白仰观四海风云,俯察五岳造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是中国诗人中最伟大的旅行家。“叹我万里游,飘摇三十春”(《门有车马客行》)是他在乾元二年(759)59岁时说过的话,不过若从其蜀中之游算起,到62岁在安徽当涂去世,其漫游的神腿铁脚实际奔波了四十余年,其游程长达几个“万里”。有人统计,李白一生游历过的地方,若按现时的行政区划,足迹遍及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北京等18个省(自治区、市),到过206个州县,登过80多座大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川溪和20多个湖潭,可谓踏遍大唐帝国域内多数名山大川和都市州郡,阅过无数天地奇观、名胜古迹。宋人孙觌在《送删定侄归南安序》的文章中说:“李太白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一泉之旁、一山之阻、神灵鬼冢、魑魅之穴、猿狖所家、鱼龙所宫,往往游焉,故其诗疏宕有奇气。”意思是李白之诗疏宕有奇气,有其爱游山水之功。我这里要说的是,其万里游所得的天地奇观、山水名胜、奇谈怪事、风土民情,不正是其在筵席和酒桌上绝好的“脱口”谈资!

而李白的交游之广,世所罕见。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有交无类。遍布全国各地的州佐县吏,从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判官、都史、司户、司士、参军,到明府、少府、赞府、录事、主簿,有诗文赠答往来者,竟有数百人。由于李白诗文散佚颇多,估计李白实际交往的大小官员数在千百之间。他以布衣而“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李阳冰《草堂集序》),经历十分奇葩。后人有诗歌颂他“谪下三清列八仙,获调羹鼎侍龙颜。吟开锁闼窥天近,醉卧金銮待诏闲。”(徐夤)一个布衣诗人受皇帝优宠如是,凭此一端,世人谁能望其项背!所以李白之交游经历,亦有无限谈资!

“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代宋中丞自荐表》)李白以其“心肝五脏皆锦绣”的卓越学养,绽出“开口成文,挥翰霞散”的才艺奇葩。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脱口秀   李白   脱口秀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