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艺文旅 > 人民艺术家 > 正文

老庄心解(44)

庄子论道:齐一、无差别、混沌

“道”到底是什么?庄子和老子在“道”的论述上的区别是什么?老子虽然说:“道可道,非常道。”然而他却告诉过我们,那“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的混成之物,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它其中包含着物质的信息——夷、希、微,宇宙之始乃是由于“冲气以为和”,万物负阴而抱阳,有生于无、有无相生。这一系列的论述,表明老子对“道”的产生,有着一种感悟的逻辑。可是庄子则认为,对“道”是完全不需要深致诘问的,他在《知北游》中,借用几个人物来谈“道”,以陈明他的观念,其一是老龙吉,他是个很有修养的人,连神农氏都去向他问“道”,但他对“道”之所知是“秋毫之端,万分未得处一焉”(《庄子·知北游》),可见所知甚少,连这秋毫之末,万分之一的所知,他都宁愿深藏不露而死去;其二叫无穷,无穷说他对“道”一无所知;其三叫无为,无为说他知道“道”,并且知道“道”可尊可卑,可聚可散;其四叫无始,无始说,无穷对“道”不知晓是对的,而无为对“道”知晓是不对的,不知晓就处于“道”中,知晓则必是对“道”的歪曲。无始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庄子·知北游》)“道无问,问无应”,你既不需要问,它也不需回答,那种傻问傻答的人都不知道“道”,这样的人“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庄子·知北游》),他们是无法翱翔乎昆仑之上,神游乎太虚之境的。

在庄子看来,对“道”的探讨本身便是多此一举,便是毫无意义的,“道”是不可知的。然而“道”却包含着万有,“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毫为小,待之成体”,而且它瞬息万变,永不停息,它混混沌沌,似无而有,它确乎有神却不见形迹(《庄子·知北游》)。“道”虽不需讨究,但庄子还是为我们描绘了它那不可言说的惚恍之貌,他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庄子·大宗师》)它是有情的,而且信守不渝;然而它又是无为而不见形迹的,它是亘古以还的自在之物,在天地之前,它便存在,天地鬼神都是它所产生的。因此“道”是何等的伟大,它大不可极;又是何等的悠远,杳不可见。它“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庄子告诉我们,“道”存在于无际无涯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里,而这无穷的事物,不停的时间,它们的变化无常,开始和终结都是没有原因的,真所谓“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人类的慧智微不足道,想穷尽其理,必致心志迷乱,终无所得。所以庄子有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

庄子知道无垠的宇宙,不是有限的慧智所可以达到的,因此对于宇宙终极的原因,他总是抱着一种不可知的观念。《庄子·则阳》中提到齐国的两个贤者季真和接子对宇宙终极各执一见的辩说,季真认为万物都是自生自长,不是出于什么主宰意志的产物;接子则认为,万物的生长归根结蒂是有意志支配着的。这两种观点庄子都以为他们陷入了偏颇的我执之中,接子的观点过于实在而季真的观点过于虚无,即使他们的论辩“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又无比精审,又浩渺无边,得出了过分质实或者过分虚无的结论,终不免滞于物而有所过。以庄子之见,宇宙乃是无始无终的过程,“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庄子·则阳》)。“道”实在是不假言说而自在,不可言说而自为,凡语言可形容者必入偏执。“道”不可用“有”来概括,而既说“有”了,这“有”也不可用“无”来论述,“道”本来不可具体说出的,即使“道”这词,也还是不得已而名之的,这一点,《庄子》书当然是套袭《老子》书的说法,而老子对“道”,不但详细地说出其终极原因,而且论述“道”生万物的衍生过程。庄子则告诉大家,算了,还是别问下去了:“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议有所极。”(《庄子·则阳》)“道”是宇宙万物的极则,你说或者不说,对“道”都无足以载述,人们的所有辩说都有限得很,言也不是,默也不是,最好是不再去钻这个牛角尖。就像《齐物论》中所说的“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庄子不仅要封住人们的嘴,甚至认为这种探玄测奥的想法都不是圣人所当有。因为宇宙万有是齐一的,而语言本身的辩说已包含区别,这区别则是根本上与宇宙齐一相悖离的。庄子所希望于圣人的不是你能清楚地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包括宇宙本体,而是希望你“德总乎道之所一,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庄子·徐无鬼》)。德总而言之归纳于道的浑一状态,而言语则止乎人类慧智所不可达的浑然不知境界,庄子大概是痛恨巧言令色之辈的,他甚至讲“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心性顺随自然的人之所以有“不言之辩”的风范,乃是由于他达到了无思无为,最后无求、无失、无弃,这样通达的人何待辩论,何须辩说?

上一页 1... 4243444546...51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尧(见习)]
标签: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和谐   大美   梦蝶